赵福全对话李骏(上):“软件定义汽车”只是表象( 六 )


赵福全:在当前产业重构的前景下 , 汽车企业一定要积极拥抱其他领域的技术进步 , 使之为我所用;切不可思维固化 , 一直停留在原地 。 唯有不断拓宽思路 , 尝试新赛道、转战新战场 , 才能把产品创新做得更好 。
李骏:是的 , 我一直在讲“融合一体化”创新 , 即在两个领域的边界上寻求创新 。 新时期汽车创新的范围是很宽泛的 , 不像过去只能关注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技术 , 现在汽车企业的创新空间非常宽广 。
举个例子 , 前段时间我给比亚迪提出一个建议 , 我认为他们做到现在大可不必还把自己研发的动力系统称为混合动力了 。 混合动力的概念最早是丰田汽车提出的 , 而比亚迪的动力系统是把发动机做得尽可能小 , 同时主要依靠电池来给车辆供电 , 而电池也尽可能做得不太大 , 这其实已经与丰田提出的混动概念完全不同了 。 所以 , 比亚迪没必要称自己的成果为混合动力 。
随着电动化技术的发展 , 电池成本已经降低了很多 , 发动机完全可以和更大的电池搭配应用 。 为此我提出了一个“复合动力”的概念 , 即电池和发动机的比例可以灵活调整 , 目前正在做相关的研究 。 未来在电池的配合下 , 发动机可以不再关注较大工况区域内的效率 , 而只需追求较小工况区域内的高效率 , 这样就可以改变发动机的结构 , 比如把活塞冲程做得很长 , 甚至汽油机也可以采用压燃方式 。 如果汽油机采用压燃方式 , 就可以由定容循环转变为定压循环 , 其热效率就会大幅提升 , 实际上目前柴油机和汽油机热效率的差异主要就源自于此 。 现在比亚迪新研发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3% , 我觉得后续他们可以做到45%甚至更高 。
赵福全:我认为 , 当前在混合动力系统中 , 过分关注了发动机的作用 , 而弱化甚至忽视了电池的作用 。 原来受限于电池自身的局限 , 只能承担替补队员的角色;可现在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 , 完全应该与发动机同等看待了 。 正是从发动机和电池互动的角度出发 , 您才提出了“复合动力”的概念 。
李骏:所以我给比亚迪的建议是 , 其动力系统应该叫做“电混”或者“复合电混” , 而不是混动 , 混动还是以发动机为主 。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 , 最后发动机的作用无非是在车载状态下进行发电 。 我想 , 这个例子就是今后汽车产品换道创新和融合创新的具体体现 。 至于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充电和发动机车载充电两种方式 , 究竟哪一种在车辆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更低 , 或者说更加环保 , 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毕竟在中国的电网中 , 目前煤电占比还比较大 , 同时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也有损耗 。
赵福全:我总结一下刚才讨论的内容 。 对于客户之声即VOC , 原来主要依靠市场调研 , 也能满足基本需求 。 而现在有了大数据 , 相当于得到了更多的输入 , 这样我们对未来产品需求的预测就可以更准确 。
不过在VOC模式下 , 即便应用了大数据分析 , 也还是存在局限的 。 第一 , 大数据依然是对既有数据的统计 。 第二 , 大数据没有排他性 , 理论上一家企业能够拿到的数据 , 其他企业也能拿到 。 也就是说 , 并不是VOC数据多了 , 企业产品创新的能力自然就强了 。 说到底 , 大数据只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手段 , 做出正确的判断还是要靠企业领军人的智慧 。 虽然做好产品创新不能指望天才 , 但是确实需要企业领军人具有颠覆性的思维 , 能够对市场需求有前瞻性的把握 。
同时在产业全面重构的新形势下 , 为了打造出让消费者惊喜的产品 , 车企必须考虑更多的创新要素 。 就是说 , 新时期汽车产品创新必须转换赛道 。 打个比方 , 我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口井 , 如果大家都靠这口井喝水 , 最后很可能无水可喝 。 相反 , 我们要放宽眼界 , 看到井的后面还有河 , 河的后面还有海 。 这样跳出旧思路、进入新赛道之后 , 很可能就海阔天空了 。 不同于“弯道超车” , 所谓“换道超车”意味着要有新赛道 , 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旧赛道 , 毕竟汽车还是汽车 , 其基本要求不会有丝毫降低 。 但未来汽车一定要有新能力 , 插上“新翅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