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全怪社区团购,但菜贩子生意真的越来越难做( 三 )


橙心优选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采访人员,这是因为现在才刚起步,会优先选择更亲民的品类。
亮哥发现,现在一些餐馆也开始在网上订购生鲜了。
在陈海眼里,年轻人的买菜习惯也与他们的父辈不同,年轻人往往直截了当,不会讲价。他经营海鲜生意二十多年的诀窍在于“诚信”。对于海鲜这类单价较高的产品来说,缺斤少两所带来的利润十分可观,陈海认为这不利于生意的长期发展。他发现,很多阿姨都会有买过海鲜以后再去过一下菜场里“公平秤”的习惯,一些年轻人会因为价格稍贵而转头就走。“贵两块钱就不要了,宁可去买那些少秤的。”陈海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拥有足够多的熟客是菜贩子们的核心竞争力,但他们很难说清楚为什么这些顾客会在菜市场里大同小异的摊位中做出明确的选择。
今年30岁的王飞曾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忍受不了996,不想一辈子都在大公司当一颗螺丝钉,去年年底他辞职回家卖菜。
他并不是菜市场里的小摊贩,而是更上游的批发商,“在批发环节,价格很敏感,贵一毛钱影响都很大。”他告诉《财经》采访人员,批发商们会“勾心斗角”,会互相打听价格,然后告诉别人自己卖2元,但其实真正的价格是1.8元。
他也提到了熟客的存在,他把这些人称为“死忠粉”。有些顾客不管你卖的贵还是便宜,就一直在你这里进货,“我们是面对面的交易,会因为觉得这个人跟你合得来,长期合作。”
现在还来亮哥的摊子上买菜的,大多数都是一些熟客。亮哥会主动帮助客人挑选品相好的菜,也会把菜都摘干净再卖给客人。社区团购所强调的“预售+自提”的模式,在亮哥这里也不是新鲜事。很多年前,熟客们就会电话下单,亮哥会提前把菜都准备好。客人来了以后,不用过秤,一口价拿走,“他们对我放心,我对他们也放心。”
今年50多岁的张大爷在几年前学会了在网上买菜,有时平台的打折力度很大,计算下来也比实体店更便宜,他依旧会至少每周去一次菜市场。张大爷认为菜市场的品类更丰富,也没有配送时间,有时还可以讲价。自己经常会光顾的一家蔬菜店的老板,会主动告诉他哪种菜比较新鲜,有时候还会帮他抹去零头或送一些葱和香菜。
这份熟人关系到了社区团长身上,变成了“私域流量”。线上平台通过不断的收集用户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分析,试图做到这一点,但也很难比拟线下——线下交易的黏性高于线上,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这份信任关系帮助亮哥在疫情后继续维持了生意。“现在新手根本进不来,一个月没生意,一万多块钱就赔进去了。”他说。
技术能改变菜贩子吗?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亮哥说,每年临过年前的一个月,菜市场的摊贩们基本上都在贴钱。深圳的本地人不多,外地人开始陆陆续续回老家。亮哥今年刚开业半年的店铺又将陷入萧条。
60后的亮哥形容自己是特别能吃苦的一代人,能够二十年风雨无阻地坚持三更半夜去农贸中心进货。“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吃不来这个苦,也只有我们这一代,上有老下有小。”
现在来亮哥店铺买菜的,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出现。“现在年轻人都从网上买菜,他们懒得下来,有时候我真是感觉自己和这些年轻人不投机,他们总觉得自己特别有本事。”
2012年,支付平台将二维码支付引入了亮哥所在的菜市场,在收集了亮哥的身份信息后,平台给了亮哥一张二维码,亮哥也从儿子儿媳那里学会了用二维码收钱。现在,越来越少的人使用现金支付,生意好的时候,亮哥一天最多也只能收到不到100元的现金。
今年6月,菜市场又为每个摊贩的店铺装上了一块液晶屏幕,上面会实时显示不同蔬菜的价格和重量、店主的营业执照和身份信息、检疫合格率等信息。这是菜市场新引入的“智慧菜场”项目,一旦出现菜品质量不合格、少称等问题,顾客能够通过屏幕上的信息进行维权。这块电子屏幕还能够连接电子秤,计算商品价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