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禾儿健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传林教授——我国破伤风主动免疫之路的推广者( 三 )


“怎么理解这样一组数据呢?”王传林解释说:“1978年以前生的人几乎没有接种过破伤风疫苗;1978年至1988年之间 ,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生的人 , 大多数人接种过破伤风疫苗;1988年以后出生的人 , 乡县以上基本都接种过破伤风疫苗;1995年以后的孩子出生后没有特别情况都会接种了 。 ”
也就意味着 , 42岁以上的人基本上都没有接种过破伤风疫苗 , 32岁~42岁的人里面只有一部分接种了破伤风疫苗 , 25岁~32岁里面仍有个别人没有接种过破伤风疫苗 。
小禾儿健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传林教授——我国破伤风主动免疫之路的推广者
文章图片
王传林教授在门诊为患者讲解病情 。 健康时报采访人员牛宏超/摄
引起破伤风的破伤风芽胞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 可存在于土壤、灰尘、人或哺乳动物粪便等中 , 连手术室中也发现过它的身影 , 而且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非常难以杀灭 , 其芽胞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 , 在100℃持续近1小时才可被完全破坏 。
另外 , 破伤风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 , 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 , 特别是老年人、婴幼儿的病死率接近100% , 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 , 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 , 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 。
“无处不在 , 难以消灭 , 病死率高”这是破伤风的特点 , 我们必须用一个科学的疾病防控方式来应对这一疾病 , 因为下一个倒下的病人很可能就是我们身边人 , 甚至是我们自己 。
2010年夏天 , 北京急诊外科联盟成立 , 王传林在首届急诊外科医师论坛上 , 第一次向同行们阐述了破伤风的正确预防方法和我们国家破伤风的防治误区 , 也是我国临床医师首次提出改用主动免疫来预防破伤风 , “我的观点提出后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 也为我坚持做后续的工作增加了信心 。 ”
小禾儿健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传林教授——我国破伤风主动免疫之路的推广者
文章图片
王传林教授向采访人员介绍破伤风主动免疫 。 健康时报采访人员牛宏超/摄
2018年王传林牵头组织全国各地专家共同商讨起草并发布了首版《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 , 2019年3月24日正式发布我国首部团体标准《外伤后破伤风预防规范》 。 此后 , 王传林作为国家免疫规划咨询委员会的百白破专家组副组长先后牵头制定了《外伤后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指南》和《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19年版)》 , 国家卫健委在2019年10月31日将其发布并要求全国医疗机构遵照执行 , 规范和指南的发布为临床提供决策依据 , 确立了行业金标准 。 “正是由于国家认识到破伤风所带来危害的严重性以及扭转破伤风防治误区的急迫性 , 才能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出台上述规范及指南 。 ”王传林如此说道 。
“但是从规范及指南的诞生 , 到真正让每一位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都能去社区或医院接种到破伤风疫苗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王传林为目前还不能在医院接种破伤风疫苗而感到遗憾 。 同时他提出 , 我国破伤风防控的核心理念总结归纳为:对于破伤风诊治是“早识别、强干预、补缺口” , 而对于破伤风预防则是“变被动为主动、变盲目为精准” 。 “早识别”即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学习 , 提高水平 , 尽早判断破伤风的可能性;“强干预”即认识到破伤风的严重性和危险性 , 强调早期呼吸道管理;“补缺口”即需要尽快补齐免疫缺口 , 是因该类患者都未曾完成过破伤风疫苗的免疫接种 。
据了解 , 自1989年以来 , 王传林教授一直坚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临床一线 , 不断对狂犬病、破伤风及其他各类动物致伤进行深入的研究 , 并先后组织专家制定多项诊疗规范 , 仅2019年至今牵头组织编制的动物致伤团体标准30项 , 填补了我国动物致伤领域无相关标准的空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