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 立秋气降暑未休,滋阴养肺莫悲秋,节气

今年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 立秋又名交秋 , 代表暑秋交替的意思 , 预示着暑热渐退、秋季到来 。
立秋时节 , 天高气爽 , 月明风清 , 自然界阳气逐渐敛降 , 阳消阴长 , 天气开始慢慢变得凉爽 。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 各地纬度、海拔不同 , 真正入秋的时间先后不一 , 尤其南方地区立秋虽至而秋未至 。
中医认为立秋后秋气应肺 , 秋燥渐显 , 理应养肺润肺 , 但目前广东地区仍处长夏 , 暑热之气仍然明显 , 故在这夏秋交季、阴阳消长之时 , 养生调理应从消暑清热逐渐向滋阴养肺过度 , 重点顺应阳气的敛降 , 避免身体的过度耗伤 。
广东省中医院|| 立秋气降暑未休,滋阴养肺莫悲秋,节气
文章图片
暑热未消勿贪凉
立秋处于三伏中的末伏前后 , 正如俗话所说“三伏带一秋 , 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 岭南地区大多暑热未消 , 加之立秋以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 , 这个时期身体既容易被暑热所伤 , 也容易因风寒侵袭而出现各种不适 。 立秋时节雨水仍较多 , 天气容易变化 , 尤其夜晚气温下降 , 凉风来袭或是下雨后很容易感受风寒 , 出现恶寒头痛、肌肉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 白天气温炎热 , 宜穿着清爽的夏装 , 出门前应提前做好防晒措施 , 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 随身携带雨具和薄外套以免淋雨着凉 。
此外 , 立秋时期也是面瘫的高发时节 , 尤其随着夜幕降临人体阳气从外往里收 , 此时体表腠理偏虚、御寒能力下降 , 过度吹风纳凉 , 风寒之邪侵袭头面则可致面瘫 。 面瘫不会对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 但治疗不及时或疗效不佳则会影响容貌 。 因此 , 立秋转季使用空调应注意温度不宜过低 , 特别是空调风口或电扇冷风切忌正对头面直吹 , 醉酒、疲劳、汗出、洗浴后也不宜当风而吹 , 熟睡时头面受凉、冷风直吹则更易犯病 。
减辛增酸收肺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收敛 , 急食酸以收之” 。 立秋过后肺金当令 , 虽然此时伏热未尽 , 但大自然的阳气逐渐降敛 , 此时养生需顺势而为 , 应秋气之降 。 辛味发散泻肺气 , 酸味主收降肺气 , 诸如姜、葱、蒜、韭菜、辣椒、胡椒之品辛香宣散而泻肺伤阴 , 在立秋之后不宜多食 , 若仅作为烹饪配料 , 酌情少许亦无不可 。 诸如乌梅、山楂、杨桃、苹果、柚子等酸甘生津之品可适当多食 , 有敛肺酸收 , 以使肺气平降 。
此外 , 夏秋交替之时暑热未退 , 户外工作者常常难耐高温、汗出较多 , 绿豆汤、酸梅汤、菊花茶等消暑饮品亦当常备以防暑伤 。 经过炎炎夏日暑湿所伤 , 许多人的脾胃功能有所减弱 , 此时饮食仍宜温食 , 不宜过饱 , 可少吃多餐 , 过于肥甘厚腻的食品难以消化 , 冷食容易损伤脾胃 , 都应该尽量避免 。 粳米、小米、糯米具有健脾胃、益中气的功效 , 可适当补充 。 脾胃在五行属土 , 此时饮食顾护脾胃恰是应于秋气培土生金、因时制宜的养生之道 。
调畅情志莫悲秋
肺属金 , 在志为忧 。 人与天地相参 , 随着立秋来临天地间阳气慢慢收降 , 人的情绪也容易变得不稳定 。 素体肺气偏虚之人 , 有时候不知不觉情绪就莫名低落起来 。 尤其上了年纪的独居老人容易衍生垂暮、凄凉之感 , 睹物思人 , 更是牵挂远方的儿女;更年期妇女容易感叹年华老去、容颜不再 , 情绪相当敏感 , 常常悲伤失落;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中青年人 , 遇到小事容易感到诸事不顺 , 才华不能施展 , 情绪压抑 , 郁闷难舒等等 。
立秋过后 , 调摄精神确是养生的要务 ,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使志安宁 , 以缓秋刑 , 收敛神气 , 使秋气平 , 无外其志 , 使肺气清” 。 谁都想“安宁致远 , 心绪平静” , 但情志调养并非单靠个人努力就能轻易做到 。 但愿远离家乡、在外打工的孩子别忘了多给家里的老父母打电话、发短信 , 捎去问候和关爱以减其秋思 。 同一屋檐下 , 老夫老妻之间亦当相互包容、互相扶持 , 子女和父母之间应当增加沟通和互动 , 互助互爱 , 共度难关 。 努力拼搏的年轻人 , 不要光埋头苦干 , 应当多与上司和同事交流意见共创佳绩 , 工作之余多与家人、朋友谈心放松 , 劳逸结合才能保持积极进取的动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