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格快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期——绵阳四〇四医院腹部外科科研团队,潜心研究攻克难题

最近有个好消息传来:绵阳四〇四医院腹部外科姜淮芜教授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进展期胃癌外科综合治疗的系列研究与应用》科研成果分别获得2018年度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项目?突破了哪些关键技术?项目研究成果如何推广应用?又带来哪些社会效益?对此 , 采访人员采访了姜淮芜教授 , 讲述了他们潜心研究、攻坚克难 , 致力提高胃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故事 。
姜淮芜 , 绵阳四〇四医院副院长、腹部外科研究室主任 , 主任医师、教授 , 西南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 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新时代健康卫士 , 四川省科技项目、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 绵阳市科技项目、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审稿人、《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编委 , 四川省肿瘤学会胃癌专委会、四川省抗癌协会胰腺癌胃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四川省胃癌学术协作组组长 , 四川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 绵阳市临床流行病学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 。
项目情况
《进展期胃癌外科综合治疗的系列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 , 项目属于普通外科学、肿瘤治疗学、病理生理学范畴 , 是一个关于胃癌外科综合治疗的前暗性系列研究 , 以精准、靶向为切入点 , 以提高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提高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目标 , 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外科综合治疗开展了系列创新工作 , 形成一套整合治疗方案 , 获得了1+1>2的临床效果 。
项目包括术前或术中瘤前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术中前哨/二级前哨淋巴结示踪指导转移淋巴结定向清除手术、术中组织间靶向注射化疗技术、近端胃切除的胃裸区淋巴结清除术、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 同时 , 开展胃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 为早期发现、预后评估和手术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
该项目研究从2001年开始至2018年完成 , 其阶段性成果曾获3项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以及四川省医学科技二等奖、三等奖 。 项目成果已在全国30余家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推广应用 , 研究论文被136家医院引用 ,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迫在眉睫 , 四川胃癌发病率高
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 , 而中国是高发地区之一 , 我国胃癌患者占全球发病病例的一半左右 , 超过三分之二的胃癌患者诊断时已处于进展期(AGC) 。
“四川地区的中晚期胃癌患者发病率相对较高 , 这样的现状 , 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 ”姜淮芜说 , 如何提高长期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 是评价胃癌患者治疗效果的标准依据 。 虽然早期诊断、治疗技术和肿瘤生物学行为认识取得了明显进展 , 但胃癌患者的预后却并没有显著变化 , 延长生存期仅取得很小进展 。
如何改善胃癌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水平?姜淮芜说:“在现有条件无法实施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情况下 , 针对众多的进展期胃癌 , 如何探索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开展综合治疗 , 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应用到胃癌外科诊疗工作中去 ,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水平 , 是我们胃癌外科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 。 ”
如今 , 外科治疗日趋“精准化”“靶向化”“个体化” 。 2001年科研团队开始了胃癌前哨淋巴结研究 , 随后又开展AGC的术前术中辅助化疗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 成为该领域国内最早开展研究的单位之一 。 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 , 申报了该领域的系列科研项目 。
潜心研究 , 勇于攻克医学难关
姜淮芜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展的《进展期胃癌外科综合治疗的系列研究与应用》项目 , 从研究到完成 , 历时17年 。 这期间 , 他们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攻克难关?
“难就难在 , 胃癌的病因学不明 , 缺乏早期临床症状信号 , 针对性的预防就难以实施 。 这就导致很多胃癌患者 , 一旦发现都是中晚期 。 ”姜淮芜谈到 , 也就是说 , 前端不能预防 , 我们的主要精力就集中在后端的治疗上 ,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就成了胃癌外科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