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高亦吾曾帮周恩来,离世8年后其子进京求职,周总理和他谈3小时

党史|高亦吾曾帮周恩来,离世8年后其子进京求职,周总理和他谈3小时

文章图片

党史|高亦吾曾帮周恩来,离世8年后其子进京求职,周总理和他谈3小时

文章图片

党史|高亦吾曾帮周恩来,离世8年后其子进京求职,周总理和他谈3小时

文章图片

党史|高亦吾曾帮周恩来,离世8年后其子进京求职,周总理和他谈3小时

1949年7月份 , 济南的高肇甫先生 , 给身在北京的周恩来写了封信 。 信的内容很简单 , 就是两点:
第一:告诉周恩来 , 这么多年来高家人生活得不太如意 , 言下之意是想进京求职;
第二:向周恩来诉说母亲对他的怀思之情 。
其实对于这封信 , 高肇甫是想了许久后才敢动笔的 。 他不确定 , 已经身居要职的周恩来 , 是否还记得他们高家 。 毕竟周恩来和高家已经有近30年没联系了 , 毕竟父亲高亦吾只是他的小学老师 。
但高肇甫显然又不得不这么做 , 因为父命在上!
8年前春节刚过 , 父亲高亦吾临终前曾非常正式地把全家人都叫到身边 , 交代后事 。 对儿子高肇甫 , 老爷子只交代了一句话:


你日后可去找周恩来 , 什么时候去他都会很好待你 。 要记住 , 听他的安排 , 跟着他不会走错路 。
话毕 , 60岁的高老爷子才肯咽气 。
自从患上脑膜炎后 , 老爷子说话就不太利索了 。 但最后这两句话 , 全家人都听得很真切 。 此时 , 高肇甫才知道:整整21年了 , 父亲仍然没有忘记那个在课堂上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生 。

图:高亦吾
多年后的今天 , 我们再来看老爷子这两句遗言 , 其实有两点在当时来说是不太寻常的:
第一点:老爷子这话是在1941年春天说的 , 当时是日本人最猖獗的一段时间 , 周恩来的名字长期在日本人悬赏捉拿的名单上挂着 。 他的将来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 但老爷子那时候就料到了 , 将来有一天 , 自己这个弟子一定会有出息 , 作为老师他笃信这一点 。 这种眼力 , 不寻常 。
第二点:老爷子最后一次和周恩来见面 , 是1920年周恩来在天津读书时 , 到他说这话时两人已经是21年不见 , 但他却对儿子说“什么时候去他都会很好待你” 。 那样的乱世里 , 多少骨肉亲情都被辜负了 , 难道真的会有不因岁月改变的师生情吗?老爷子笃信这一点 。 这种相信 , 不寻常 。
既然父亲都这样交代了 , 那高肇甫自然只能照办 。 只是在接下来的8年里 , 高肇甫真的不太有机会能找到周恩来 。 因为多数时候 , 他只能在各种报纸上看到周恩来的消息 。
直到1949年7月 , 大局已定 , 高肇甫知道周恩来在北京了 , 才写信给他 。 在他看来写这封信就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 , 至于对方会不会回 , 自己能不能进京工作 , 他都是不确定的 。
不久 , 他收到了周恩来的回信 , 内容概括下来就是4个字:
来京一叙 。
高肇甫到达北京已经是数日后了 , 一进京其实他就后悔了 , 他觉得自己不该来 , 原因是:周恩来太忙了 。
接待高肇甫的是一位姓杨的秘书 , 他给了高肇甫50块钱 , 还拿了一身中山装给他换上 。 并告诉他这都是周总理的安排 , 只是总理现在太忙了 , 还腾不出时间来见他 。 这一等又是数日 , 直到有一天杨秘书打电话给他 , 称总理终于有时间了 , 让他赶紧到西花厅来 。
就这样 , 高肇甫终于见到了总理 , 因为紧张他甚至一度说不出话来 。 而周恩来听到恩师已经离世的消息 , 泪流满面 。 对此 , 高肇甫是没有预料到的 。 他不清楚总理为何对父亲有这么深的感情 , 在他看来老爷子不就是一个小地方的穷酸老师吗?
在接下来长达3个小时之久的谈话里 , 基本上是周恩来在回忆 , 而高肇甫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听众 。 正是因为这些点滴的回忆 , 高肇甫才明白了 , 为何父亲会留下那样不寻常的遗言 。

图:周恩来
高亦吾是济南章丘人 , 1881年出生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家族 。 他是一个奇才 , 12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 , 16岁就进入了山东高等学堂历史系 。
那时候学历史的年轻人 , 多数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 , 但高亦吾不一样 。 他加入了同盟会 , 组织同学们成立了诗社 , 只要有空他就带着同学们走上街头演讲 , 号召大家一起反清反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