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对话李骏(下):“搭载式”汽车开发将过时( 六 )
第三 , 交通工具数字化 。 此前汽车HMI(人机交互)主要是指车内的HMI , 而我们正在研究车外的HMI , 即E-HMI 。 例如当汽车由机器驾驶的时候 , 如何与车外的交通参与者有效互动?包括怎样开转向灯?怎样按喇叭?又怎样判断车外行人的手势?所有这些既需要把所有的交通参与方连接起来 , 更需要系统性的人机工程设计 。
由此可见 , 实现4S协同发展是高度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 有大量协调工作要做 。 当然也可以不做协调 , 任凭各个主体自由发展 , 最后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一个平衡的系统 , 但这样需要更长的产业准备和磨合时间 , 很可能错失战略先机 。 更重要的是 , 在4S协同发展的过程中 , 政府担负着推动和协调的责任 , 而对中国来说 , 恰恰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 充分发挥我们在智能时代的体制优势 。
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 , 车企开发L3和L4级自动驾驶车型 , 不能再沿着单车智能的技术路线发展 , 而且要积极参与到智能汽车的生态建设中 , 按照车路协同的技术路线前进 。 要学游泳必须先下水 , 否则怎么能学会游泳呢?企业发展智能汽车也是一样的道理 , 必须主动与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工程相结合 。
同时 , 我建议地方政府应该为智能汽车提供开放性的测试道路 , 而不只是封闭的结构化道路 。 这相当于建设一个游泳池 , 让车企都可以下水来练习游泳 。 目前 , 上海市嘉定区已经在这样做了 。 国外也已有一些开放道路允许自动驾驶汽车随意行驶 , 例如在美国加州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您刚才所提的问题可以由此找到答案 。 过去传统汽车产品就是在测试中逐步成熟起来的 , 未来4S系统中的智能汽车产品也要靠测试手段来持续优化完善 。 也就是说 , 我们应该先建立起4S协同发展的概念 , 然后不断向这个概念中添加具体内容 , 直至最终确定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协作关系 。
赵福全:您刚才谈到的内容很重要 , 我简单归纳一下 。 智能汽车要想取得突破 , 整个汽车的运行环境都要随之改变 。 当汽车的驾驶主体由人变成机器的时候 , 应该努力让机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而不是继续像人那样去进行感知和决策 。 为此 , 交通设施应该全面数字化 。 例如现在为人设置的红绿灯发出的是视觉信息 , 未来为机器设置的红绿灯则应发出数字化信号 。 如果智能汽车还是仿效人的感知方式 , 用车载摄像头来识别红绿灯 , 是不可能达成理想效果的 。 又如您前面举的例子 , 未来斑马线同样可以数字化 , 这样车辆接收发来的信号就能知道斑马线的情况 。 如果是用摄像头模仿人的能力来感知斑马线 , 难免受到天气和光线等因素的影响 , 下大雨或者夜晚光线不足时难以准确识别 , 下雪时甚至可能使斑马线完全被遮盖 。 而如果斑马线是数字化的 , 这些影响因素就都不是问题了 。 因此 , 对于智能汽车产品创新 , 我们不应该用新的技术来适应旧的主体即人 , 而应该用新的技术来匹配新的主体即机器 , 并为此构建起新的交通环境 。
在此前景下 , 未来智能汽车的能力将得到空前增强 。 因为人的听力和视力都有一定的范围限制 , 不可能太远;同时还会受到物理障碍物的阻碍 , 如建筑就会遮挡住人的视线 。 而机器的感知能力与人完全不同 , 在某些方面甚至要比人强大得多 , 例如机器能够接收到几十公里以外的信号 , 且能绕过物理障碍物 。 这意味着未来智能汽车将拥有新的能力 , 如果不为其提供新的环境 , 就相当于锁住了这种新能力 , 势必阻碍智能汽车的健康发展 。 这个新环境就是数字化的交通以及城市环境 , 因为智能汽车主要是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 , 与交通、城市和能源系统都密切相关 。 未来智能汽车将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和智慧能源实现4S协同发展 , 各个智能主体充分连接、彼此交互 , 从而使机器驾驶的汽车比人类驾驶的汽车更安全 , 更高效 , 也更节能环保 。
推荐阅读
- 安全座椅产业刚起步,走得快也要走得稳——对话“好孩子”宋郑还
- 对话|哪吒汽车今年销量目标4万辆,计划今年在科创板上市
- 对话|五菱今年继续向市场需求方向努力,品牌打造要更“牛”
- 对话|广汽新能源肖勇:未来十年将和特拉斯全球竞争
- 对话 | 长安新能源2021年目标超10万辆,瞄准微型车市场
- 与合资品牌正面对话 长安欧尚如何让国货再进阶
- 对话|北汽代康伟:电动车冬季续航“痛点”
- 赵福全对话李骏(上):“软件定义汽车”只是表象
- 与观致汽车销售人员的对话:「观致7系」优缺点详解
- 对话 | 预售发布全程飙上海话,领航PHEV真只卖本地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