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比例惊人!被人类活动损害的生态系统中,人畜共患病宿主动物增加了70%( 二 )


未被记录在案的病毒和病原体其实还有很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大约75%的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的,也就是说它们是通过与动物接触传染给我们的。许多这类人畜共患疾病最初出现时,已追踪到世界上在传统和人为意义上具有最大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传统地区包括生物多样性自然产生的热带雨林。
而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场景包括非洲的野味市场或亚洲的生鲜市场,在这些地方,我们通常会在令人震惊的不卫生条件下,将被困住的外来动物与人类混在一起。
任何种类的退化生境都可能为病毒交叉创造条件。支持我们郊区生活方式的栖息地被破坏,使我们更接近那些我们几乎从未接触过的物种。通过破坏这些生态系统,我们一步步缩小了人类和宿主物种之间的自然屏障,为疾病的传播创造了理想的条件。这些微生物不是天然的人类病原体——它们成为人类病原体恰恰是因为我们给它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这一点在美国许多郊区支离破碎的森林中已经很明显,那里的开发模式已经改变了导致莱姆病的病原体的自然循环。当人类生活在这些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附近时,他们更有可能被携带莱姆细菌的扁虱叮咬。当生物多样性减少时,这些被稀释的系统允许像啮齿动物和蝙蝠这样的物种繁衍——其中一些最有可能促进病原体的传播。
这本质上意味着,我们破坏的栖息地越多,我们利用各种病毒宿主所处的危险就越大。新冠并不是第一种从动物传播到人类的疾病,但它可能是更多大规模流行病和对全球经济进一步破坏的前兆。我们建造的建筑越密集,我们保护让自然繁荣发展的土地越少,这可能会降低一种新病毒引发另一场大流行的风险。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disrupted-habitats-have-more-zoonotic-disease-hosts-study-67802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0/aug/05/deadly-diseases-from-wildlife-thrive-when-nature-is-destroyed-study-finds
https://www.archdaily.com/943939/suburban-sprawl-increases-the-risk-of-future-pandemics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