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农桑:附一,老乡土

一、老工具和老机械手工时代的农耕工具 , 现如今的人根本无法想象;有的就是放在眼前 , 都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 , 更不会知道怎么用 。先说老农具 。 耕田种地的主要老农具如下:犁、铧、耙、耱、耧 。 犁和铧 , 主要用来耕田、破土 。 犁 , 一般是指犁头可以活动、还能调整方向的铁犁 。 铧 , 是指木制犁头安装的尖形铁片;一般多指木制的犁 。耙 , 关中人亦称糟子;长方形框架结构 , 框下镶有糟刺 , 有木刺和铁刺两种类型;主要功用 , 是把犁地翻起的大土块划碎、糟烂 。 所以也叫糟子 。耱 , 用荆条编制的长方扁形农具 , 主要在播种后 , 用来平整土地;栽苗则用在之前 。 耧 , 播种农具;上面的木斗放种子 , 底下带有两三枚小犁铧;播种时 , 可以同时开沟 。以上所述 , 是由蓄力牵引的主要耕种普通中型农具;此外还有人力手工小型农具 , 如镢头、锄头、铁锨、钉耙、铁铲等 , 都可用于耕种 。 土地类型和状况有别 , 使用的农具也不尽相同 。 仅镢、锄就达四五种之多;此外 , 还有锄麦用的小锄儿 。收割的主要农具 , 有镰刀、砍刀;镰刀的种类细分为刃镰、布镰、勾镰等 。 初收的主要农具有:碌碡、木杈、铁钗、木锨、大小推板、大小杈车等等 。 上述都是初步收获时、两个阶段所使用的普通农具 。细收的主要农具有:筛子、簸箕、蒲篮、扇车、筐笼等 。 运输的主要农具有:扁担、挑担、勾担、钎棍;推车、架子车等 。 此外 , 粮食计量工具 , 有时也当作农具使用;比如巴斗、木斗、升子等等 。 另外 , 有挖莲菜使用的直板铁锨和弯形藕铲 。再说老机械 。 老机械 , 一般都是用来加工粮油的畜力或人力旧式机械设备;山麓落差较大的地方 , 也借助水力 。 老机械早先都是石材制作 , 偶尔也有木制或铁制;或木石混制 。 杠杆部分 , 都是木制 。加工粮食 , 使用老机械并不能独立完成 , 还需搭配前面所讲的一些小型手工农具 , 比如扇车、筛子、簸箕、蒲篮、巴斗等 。最常见的老机械有:石碾子 , 石磨子 , 石臼子 , 石舂子、碾槽子 。 石臼子 , 关中人称:石窝子;是常见的捣碎器具 , 医用臼子有木制、铁制或铜制 。 碾槽子 , 是手工小型碾碎器具 , 有石制和铁制 , 手和脚均可以操作使用;也常用于碾轧中药 。手动的木工器具有:锯子、斧子、钻子、推刨、凿子、墨斗、刮子等等 。 人力手工纺织机械 , 是一系列复杂的组合工具:开始有轧车、弹弓;接着有钎杆、纺车、小蒲篮;最后就是织布机 。人工织布机 , 也叫有棱织机;所配备相应工具和零件 , 达百种之多 , 一时难以尽述 。 今人想象都想不到的家伙 , 不知古中国的能工巧匠是怎么发明研制出来的 。 再次向古中国伟大的民间科学家致敬 。石磨子有多种用途 , 不仅用它磨面 , 也可以用来磨油 。 先把芝麻或者其它豆类淘净、晒干、炒熟;装在布口袋中、用纤绳子吊在磨坊的屋梁;离磨盘约两尺高 。布口袋开着小口 , 对准磨眼;由一个人不时往下遛熟芝麻;熟芝麻从磨眼进入两块磨盘中间 。 石磨子上面的磨盘 , 由牲口牵引着转动 , 熟芝麻被磨成油浆 , 顺着磨槽流进磨底的盆中 。 这个过程 , 就是最原始土法榨油 。磨底的盆子流满 , 倒换后端出来;倒入不远处的大铁锅里 。 有一个人扳着大铁锅 , 轻轻的摇晃;油渣慢慢沉在锅底 , 油汁渐渐浮在上面 。 这个过程 , 叫澄油 。 澄出的油 , 一勺一勺舀在锅旁边的桶里 。 桶中的油 , 经过沉淀之后再舀出来 , 就是芝麻香油 。我们小时候看过磨油 , 还跟在拉磨的牛的屁股后转圈;趁澄油的两位老爷爷打盹儿 , 在磨眼偷偷抓一把熟芝麻吃 。 多年以后 , 一位老爷爷临终前告诉我:当时我抓芝麻吃 , 其实他是看见了的 。二、老果园和老菜园割资尾风潮过后 , 大约从70年代初开始 , 当地各村都有自己的农场果园 , 各生产队也有自己的菜园子 。 村子农场果园的规模 , 从十几亩到几十亩地大小不等 。 各生产队的菜园子规模 , 约三五亩地的样子 。村里的果园 , 初开始为独立管理 , 收支独立核算 。 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 , 是由各生产队抽调人数相等、具有相关技能的社员加入 。 农场果园的后期管理 , 由各生产队逐年轮番承包 。村里统一管理的几年间 , 农场果园的瓜果蔬菜收入 , 用来维持平时的村务开支:比如逢年过节购买宣传资料 , 置办锣鼓家伙 , 举办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等等事项 。70年代中末期的几年间 , 当地各村庄竞相开展公益活动:比如开办幼儿园 。 幼儿园的老师由村中刚毕业的女青年担任 , 没有薪水、只记工分 。后来各村取消了这几项公益活动 , 把乡村幼儿园纳入乡村小学管理之列;但乡村幼儿园的经营管理 , 却一直不在教育编制之列 。 个中缘由 , 至今也搞不明白 。各生产队菜园子的管理办法 , 与村中的农场果园管理办法大同小异 。 生产队划出来几亩地 , 地边盖一间菜房;由队里两三个具有种菜经验的老农营务管理 。队里的社员要吃菜 , 先到生产队出纳家里领菜票;再到菜园子用菜票购买蔬菜 。 各家一年的蔬菜消费 , 到年终从自家决分的现金收入中扣除 。 但后来菜票制度又很快取消 , 改成直接用现金购买 。当时买菜的钱 , 多是五分镍币和一角两角的纸币;五角和一块都算得上大钱 。 农场果园和菜园子 , 经营的都是普通瓜果蔬菜:果园栽种的无非是桃、梨、苹果、葡萄;到夏天种植一些西瓜和梨瓜 。菜园子夏天无非种的是豇豆、茄子、黄瓜、西红柿;到冬天就种白菜、萝卜、菠菜、蒜苗、芫荽等等 。 只记得那时的孩子 , 好像都很饥饿似的;总是有人在农场果园和菜园子偷吃瓜果蔬菜 。村里孩子晚上到外村去看电影、途经农场的时候 , 果园的管理员如临大敌 。 但孩子们会使用声东击西的计谋:一帮孩子在大路大声唱歌 , 吸引管理员到大路这边来;另一帮则抄小路去撷瓜果 。 只听他们一边跺脚一边唱:关中农桑:附一,老乡土。大踏步 , 大向前;大吃葡萄大撷瓜 。
等到管理员赶到大路这边 , 小路那边的孩子已经下了手 。 领头的是厚娃叔与成娃哥 。 如今他们日子过得很好 , 已经当了村干部 , 诚心诚意为村民服务 。 前阵子回去 , 我还向他提起这事来 。 厚娃叔呵呵直笑说:早都过气的事 , 再嫑提了 。偷吃瓜果蔬菜一旦被逮住 , 村里高音喇叭上要点名批评 , 还要罚款;家长还要责罚 , 用条帚疙瘩打屁股 。 以上所述 , 多是70年代末几年间的事 。可能是因为这种管理办法漏洞很大;过了几年 , 村里的农场果园开始由私人承包 。 承包者都是村里原来党员干部 。 又过了几年 , 村子的农场果园和生产队的菜园子彻底消失 。 看来大锅饭真是吃不得 。三、杂粮种植与家庭养殖沣河流域上游的水田区 , 旱地较少;杂粮种植不是很多 。 除了苞谷之外 , 还有红芋、洋芋、北瓜等杂粮兼蔬菜 。 这类杂粮 , 困难时代顶粮食 , 后来基本当作禽畜饲料 。割资尾风潮过后 , 逐渐允许家庭养殖;各户一般养一两头猪兼或若干只鸡鸭鹅 。 水稻产区的农户 , 碾大米后会留下不少的稻糠;这是喂猪、喂鸡的好饲料 。家庭养殖 , 可以顺便攒起农家粪肥 。 家家后院都有茅坑 , 人畜家禽的粪便攒在里面 , 过一阵子垫一层干土 , 当地人称:垫茅子 。 一年攒下来 , 就是一茅坑土粪 。 沤到时候 , 用铁锨撂出墙外;当地人称:起茅子;土粪用架子车拉到田里上地 。 生产队时代 , 各户的茅粪 , 按质量和数量 , 可以顶工分 。春夏两季 , 水田区的青草长得十分鲜嫩;剁碎拌稻糠 , 猪和鸡都特别爱吃 。 等到秋末的时候 , 青草长老了就开始割草 。 割草晒干后攒起来 , 与豆蔓、苞谷杆、稻草布叶摞在一起 , 等到冬天打草糠 。草糠肯定不比稻糖有营养 , 但冬天的鸡和猪 , 也只能凑合着吃这些东西 。 猪长大快出栏的时候 , 就要用杂粮补追饲料 , 加强营养;让它尽快生膘长肥 。 苞谷、红芋、洋芋、北瓜等杂粮粥煮个半熟 , 是壮猪的好饲料 。夏天的家禽比较幸福 。 水田区的地里与河渠中 , 会捞到很多田螺和小泥鳅;鸭鹅吃的时候 , 是整吞浑咽;而喂鸡时 , 就需要砸碎 。 冬天的家禽 , 依旧吃草糠、稻糠拌着剁碎的白菜梆子或秕谷 。 如果养禽是要吃肉或卖钱 , 就要用煮熟的苞谷颗粒填喂 。除了如上杂粮以外 , 旱地较多的村庄 , 偶尔也会种花生和芝麻;收成好的话 , 磨香油自己吃不了 , 还可以卖钱 。 但水田区的农户 , 一般都未当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看待 。各地民间都有酿酒的习惯和传统 。 水稻产区旱地较肥沃的村庄 , 有的农户有时也种些荞麦和大麦 , 用来轧酒曲卖给当地人酿酒 。 夏冬两季 , 当地人都要用糯米酿酒 。夏天喝米酒 , 是为了增加体力和体能 。 冬天酿酒 , 一般都是为过事备用;所以也叫事酒 。 当地小孩玩的一种群体数数游戏 , 并配有童谣;可以见证酿酒的风俗特别久远 。 童谣曰:关中农桑:附一,老乡土。迪迪脚 , 数簸箩;簸箩南 , 簸箩北 , 簸箩地里种荞麦 。 打石五斗 , 轧花卖酒;金木缸 , 银木缸 , 那狗娃 , 蜷了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