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诗人陷入了沉默( 六 )


歌 , 如你的教诲 , 不是欲求 。
不是追逐终将获取之物;
歌即存在 。 这对神来说容易 。
可我们何时存在?神何时才
将大地和星辰转向我们的存在?
你的爱情 , 年轻人 , 不是存在
纵然你的歌声冲出了喉咙——
学会忘记昔日的歌吧 。 它会消逝 。
真正的歌是另一种气息 。
一无所求的气息 。 神的清吹 。
一阵风 。 (林克译 , 略改)
象征主义的主调和力量 , 瓦格纳对音乐整体性的辩证观的主调和力量 , 都被抛在了我们身后 。 但是 , 认为音乐比语言更深广 , 认为音乐更直接地来自我们的生命之源 , 这种观念的意义和魅力至今未减 。 正如经常注意到的 , 现代诗歌和小说中(如《四个四重奏》、普鲁斯特的作品以及赫尔曼·布罗赫的《维吉尔之死》)经常会用音乐类比的手段来深化或加强某种文学结构 。 然而 , 语言走向音乐的理想境界 , 这种冲动的影响更加深远 。
有一种暗示 , 虽然还相当隐晦 , 但已广为流传 , 那就是 , 现代文明中的词语资源已经接近枯竭 , 这个时代大众文化和群体政治中的语词已经变得野蛮廉价 。 还有什么可补充的呢?在语言膨胀的喧哗中 , 那些新颖、敏锐、值得一说的话语怎样才能有申辩的机会?语言 , 尤其是以印刷体先后顺序的形式出现时 , 或许是一种有缺陷的、暂时的代码 。 只有音乐才能达到真正严格交流或符号系统的两个标准:自存一体(不可诠释) , 而又立刻能为人理解 。 列维-施特劳斯就持此论(我认为 , 他无视不同音乐“语言”的特定陈规) 。 像蒙田盛赞荷马一样 , 施特劳斯也认为作曲家——韵律的创造者——“甚至可以和诸神相媲美” 。 他在音乐中看到了“人类科学中最大的神秘 , 那是人类进步的钥匙 , 必须紧紧抓住” 。 在音乐中 , 我们被震聋的生活重新感受到个体内心的节律和秉性 , 我们的社会重新恢复了一点已经失落的人类和谐 。 通过音乐 , 艺术和精密科学或许可以找到共同的句法 。
我们带着毕达哥拉斯回家 , 或者更谦卑一点儿说 , 在我们的居室里 , 唱片柜代替了书架 。
#语言#诗人陷入了沉默
本文插图

尽管它们超越了语言 , 把语词交流抛在了后面 , 转换为神光或演化为音乐 , 但这都是积极的精神行为 。 当语言到了尽头 , 或者发生了根本性的演变 , 语言就见证了一种更柔软、更深邃的难以表达的现实或语言 。
然而 , 还有第三种超越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 语言到了尽头 , 精神运动不再给出其存在的外在证据 。 诗人陷入了沉默 。 在此 , 语言不是接近神光或音乐 , 而是比邻黑夜 。
我认为 , 最有语言天赋之人选择沉默是不久前才出现的现象 。 哲人选择沉默 , 因为其思想的不可言传 , 或因为其听众还没有出现 , 这样神秘的策略古已有之 。 沉默成为来自埃特纳地区的哲人恩培多克勒习惯使用的母题 , 沉默也渗透进了哲人赫拉克利特超脱的格言警句 。 但是诗人选择沉默 , 作家在用语言表演身份的过程中半途而废 , 还是最近的事 。 作为明显独特的实验 , 却具有强大的普遍意义 , 这种沉默出现在现代精神两个最主要的大师、塑造者和预言家身上:荷尔德林和兰波 。
#语言#诗人陷入了沉默
本文插图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 , 希腊文?μπεδοκλ?? , 约公元前495—约公元前435)
两人都是各自语言中第一流的诗人 。 两人都把书写语言带到句法和认知可能性的极致 。 在荷尔德林的手中 , 德语诗歌的语言前所未有地凝练 , 意义前所未有地纯净 , 形式前所未有地完美 。 在清除松散、平庸的语言方面 , 再没有欧洲诗歌比荷尔德林更成熟、更彻底 。 荷尔德林的一首诗用突然、完全必要的方式填补了人类经验语言中的一块空白 , 而我们此前居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空白存在 。 随着兰波的出现 , 诗歌对现代都市的自由提出了要求 , 并且被赋予了这种自由:无方向、技术自主、自我指涉、隐蔽修辞等特权 , 这些几乎就是20世纪诗歌的风格 。 就像塞尚在苹果上留下了他的指纹一样 , 兰波在语言上、在现代诗人的名与实上 , 留下了他的指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