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猴哥■杨式太极拳的松和沉

【健身猴哥■杨式太极拳的松和沉】
健身猴哥■杨式太极拳的松和沉
文章图片
杨式太极拳的松和沉 , 是体现杨式太极拳“十要”(即澄甫宗师的《太极拳说十要》)的两个重要要素 。 松和沉做好了 , “十要”就不难做到 。 反之 , 就打不好杨式太极拳 。
在杨澄甫的太极拳练习“十要”中 , 有松、沉的要求 , 如“松腰”、“沉肩坠肘”;有寓松、沉之意于其中的 , 如“虚灵顶劲”、“含胸拔背”、“分虚实”、“用意不用力”、“动中求静”等;也有以松、沉为前提而使之相辅相成的 , 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等 。 就是在中国古典太极拳的经典拳论和拳诀中 , 松、沉也显得十分重要 。 如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 就有“虚领顶劲 , 气沉丹田”、“左重则左虚 , 右重则右杳”、“立如秤准 , 活似车轮 , 偏沉则随 , 双重则滞”、“四两拨千斤”等关于松、沉的论述 。 在其他拳论、拳诀中 , 也不乏松、沉的论述和演绎 。 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 尤须贯串”、“其根在脚 , 发于腿 , 主宰于腰……”(《太极拳总论》);“变转虚实须留意 , 气遍身躯不少滞”、“刻刻留意在腰间 , “腹内松静气腾然”(《十三势歌》);“以心行气 , 务令沉着”、“意气须换得灵 , 乃有圆活之趣”、“发劲沉着松净 , 专主一方”、“腹松静 , 气敛入骨 , 神舒体静 , 刻刻在心”、“内固精神 , 外示安逸”、“气若车轮 , 腰如车轴”(《十三势行功心解》)等 。 由此可见 , 松和沉 , 对于太极拳尤其是杨式太极拳来说 , 十分重要 。
(一)关于松
松 ,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 其原义为使松(放松)或解开、放开 。 相关词有松柔、松净、松活、松动、松开、松融、松垂、松静等 。 还有松散、松弛、松懈、松垮等 。 太极拳的松 , 应为前者而非后者 。
杨式太极拳的松 , 是在身法中正 , 虚实分明、神舒体静、意气下行的前提下 , 做到内外放松 。 也就是从内及外 , 周身松融贯通 。 心安意静 , 内固精神;中正自然 , 外示安逸 。 这才是杨式太极的真松 。 只有这样 , 在行功走架、推手乃至技击时 , 才能够轻松自如 , 舒展大方 , 意清气凝 , 内劲盈充 , 沉静松净 , 应物自然 。
如何做到内外放松?太极拳是内功拳 , 应以心意为主 , 然后才求身势 。 故松 , 应是先松心意后松身势 。 澄甫宗师曾曰:“练太极拳全身松开 , 不使有分毫之拙劲 , 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 , 然后能轻灵变化 , 圆转自如 。 ”(《太极拳说十要》)宗师高徒 , 一代名师李雅轩也说:“周身气势务要松开 , 虚灵之气始能上顶……松须松心 , 心为一身之主 , 心松周身各部莫不随之而松 。 日日以松沉之心意灌输 , 久之自能得到真正之松 ,
内劲也随之而生也 。 ”(《李雅轩先生太极精论》 , 陈龙骧、李敏弟《杨氏太极拳法精解》第3页)内松即心意放松 , 心安神静 , 杂念摒除 , 动以心气 , 灵慧自生 。 外松即身势放松 , 中正安舒 , 体态自然 , 周身轻灵 , 节节贯串 。 倘若心意不松 , 则神气外露 , 杂念丛生 , 目光呆滞 , 心浮气躁 。 而身势不松 , 必致腰肢僵硬 , 上下不随 , 意气上浮 , 内外难合 。 以上两点 , 乃杨式太极拳之大忌 。
上面说过 , 杨式太极拳的松 , 是松柔、松净、松活、松融的那种有机的松 , 而不是松散、松懈和松垮的那种无机的松 。 杨式太极的松是在身法中正 , 神舒体静 , 以内统外 , 有意有气的松 。 这种松使全身在心性意识及动作要领等方面得到极大的舒展、轻松和自然 。 从而达到“内固精神 , 外示安逸”的高度境界 。 如头部的放松 , 必须在头部正直 , 向上轻轻顶起 , 神意上领的前提下使颈部微微放松 。 既不用力 , 也不松懈 , 以保持精神上提的虚灵感觉 。 又如对腰肢的放松 , 首先要立身中正 , 然后松开心身 , 不紧张 , 不僵滞 。 自我感觉松净、沉稳、舒适 。 全身无一丝一毫的僵硬和拘滞 。 行功时 , 按照要领和要求 , 在意识的指使下 , “以心气运行 , 以腰脊率领 , 静静将一趟拳形容出来”(李雅轩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