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孙云晓:回归生活教育是化解“成绩焦虑”的长线思维( 四 )


孙云晓:国外的情况确实和我们不大一样 , 各具特色 。 比如德国 , 非常重视孩子独立人格和责任心的培养 。 德国父母很有特点 , 孩子提出要求 , 比如要去爬山 , 去某个地方玩 , 父母习惯于问孩子 , 你的计划呢?如果孩子说 , 没什么计划 , 只是去玩而已 , 父母就会告诉他 , 没有计划的事情不要做 。 德国父母很重视培养孩子谋定而后动的习惯 。 另外 , 德国的一种社会风尚是 , 18岁的孩子要离家远行 , 带比较少的钱 , 在外面尽量呆较长时间 , 鼓励孩子去独立生活 。 “我的18岁如何度过?”这是一代代德国人骄傲的资本 。 中国的孩子 , 有多少人的18岁是考虑着类似的问题而度过的呢?其实 , 不是孩子不行 , 而是我们的教育隐患太多 。
另一个我研究更多的国家是日本 。 日本很多家庭有个突出的特点:允许甚至鼓励孩子做个怡然自乐的平凡人 。 我女儿去日本修学旅行 , 住在一个日本中学生家开的民宿 , 这家主人的三个孩子 , 都从事工人、商店店员等很平凡的职业 。 日本人觉得这很正常 。 日本有一项权威的调查——小学女生的职业理想 , 调查结果10多年来始终不变 , 是什么呢?是当蛋糕房的员工 。 女孩子喜欢吃蛋糕 , 自然想去蛋糕店上班 , 这很生活化 。 很多日本人并不太追求“出类拔萃” 。
这些理念当然并不绝对 , 但我认为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确实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动机 , 而且 , 对我们在孩子教育和成长中过度的焦虑——也多少会带来一点启发吧 。
作者:任思蕴编辑:范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