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五 )

  • X线表现:诊断髋关节FAI的标准X线平片主要是骨盆前后位、侧位及水平侧位片 , 均要求患者仰卧位 , 下肢内旋15° , X线管焦点到胶片的距离为1.2m , 前后位片中心线指向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 。
  • Pincet型FAI的X 线表现:Pincet型FAI一般是由髋臼局限性或普遍性过度覆盖所致 。 在骨盆前后位片上 , 如果发现在髋臼上部髋臼前壁缘较髋臼后壁缘更靠近外侧 , 即出现8字征 , 提示前方过度覆盖;髋臼线位于髂坐线内侧 , 提示髋臼过深;股骨头与髋臼线相交 , 则提示髋臼前突 。
  • Cam型FAI的X 线表现:Cam型FAI一般是由股骨头颈交界处的骨性结构异常所致 。 股骨颈α角是定量反映股骨头颈交界处凹陷程度的指标 , 股骨颈α角>50°提示股骨头颈交界处骨性结构异常 。 其他用来评价Cam型FAI的指标包括股骨头颈偏距及偏距率 。
  • CT/MRI表现
    • 在MR平扫图像上 , 盂唇撕裂表现为盂唇增厚变钝、消失或分离移位 , 髋臼隐窝变小或消失、髋臼盂唇内出现高信号 。 髋臼盂唇撕裂常伴有髋臼盂唇退变及盂唇旁囊肿形成 。 髋臼盂唇退变表现为髋臼盂唇增厚或体积增大 , 表面不光滑 , 盂唇内可见稍高信号 , 多见于髋臼盂唇基底部 。 盂唇旁囊肿位于髋臼周围软组织内 , 多位于髋臼外上方或前上方 , 在T1WI呈低信号 , T2WI或T1WI+脂肪抑制呈高信号 , 边界清楚 。
    • CT及MR可以清楚显示股骨颈疝窝 , CT表现为股骨颈前上方的皮质下类圆形低密度区 , 直径一般<10㎜ , 边界清晰 , 周围可见硬化;MRI表现为股骨颈前上方皮质下方的T2WI中或高信号灶 , 边界清晰 , 周围可以出现骨髓水肿 。 关于股骨颈疝窝的形成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 大部分学者认为股骨颈疝窝的形成或髋关节前方关节囊与股骨头颈部前方皮质之间的长期磨损及关节囊内压力增高有关 , 最近有学者认为股骨颈疝窝的形成与Cam型FAI有一定相关性 。 典型的Cam型FAI可以出现撞击三联征 , 即髋臼前上盂唇撕裂、髋臼前上软骨损伤及股骨颈α角异常 。
    “8”字征
    髋臼前倾角的变化:观察髋臼前倾角的变化的前提是清晰标准的X线片 。 骨盆出现前倾和后倾以及左右旋转都将影响对髋臼前倾角变化的判断 。 在标准位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首先要找到髋臼的前壁和后壁(图B):正常髋臼前壁覆盖1/3的股骨头 , 后壁覆盖1/2的股骨头 。 髋臼前壁突出或后壁缺损均可造成髋臼后倾 , 前者髋臼前方过度覆盖 , 后者髋臼后方覆盖不足 。 前者因前壁突出 , 髋臼前缘在上半部分位于后缘的外侧 , 因而在X线片上呈现出“交叉”征(图A) , 或称“8”字征 。 后者因后壁缺损 , 髋臼后缘位于股骨头中心的内侧 , 称为“后壁”征 。 “交叉”征对于发现前倾角小于4°的髋臼具有95%的敏感度和96%的特异性 。
    一文读懂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文章插图
    一文读懂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文章插图
    六、治疗
    保守治疗
    主要适用于髋关节疼痛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不显著者 , 主要措施有避免体力劳动、过量运动及长距离行走;避免引起碰撞的髋关节运动方式 , 如尽量不要过度屈曲髋关节、降低剧烈活动等 。 治疗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软骨保护类药物、局部冲击波治疗等 , 很多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并没有真正祛除致病的原因 , 因此只能减轻患者的疼痛 , 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关节的继续退变 。 尽管这样 , 非手术治疗仍然应该作为治疗的首选 , 无效者再考虑手术 。
    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难以忍受的髋关节疼痛或绞锁症状显著者 。
    对于凸轮型撞击 , 手术主要包括股骨头成型术及股骨颈成型术 。 对于钳夹型撞击 , 手术一般为切除髋臼周围的增生骨组织 , 对于撕裂或骨化的髋臼唇行部分切除术 。 若髋臼解剖学异常 , 可采取改变髋臼形态至正常结构的手术 , 如髋臼截骨术 。 除髋臼截骨术外 , 其他手术都能够在髋关节镜微创下进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