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真正读懂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 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牛膝、川芎、柴胡、桔梗、甘草11种药味构成 , 是最能反映王清任瘀血理论 , 也最能代表王氏活血化瘀学术思想的临床常用方剂之一 。
【一文真正读懂血府逐瘀汤】该方剂自《医林改错》问世以来 , 很快即以其疗效的可靠性和治疗范围的广泛性得到了医界的一致认可并广为流传 , 成为临床治疗瘀血为病时 , 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方剂 。
方中所蕴涵的许多治疗原则和治疗技巧对后世影响巨大 , 有些内容至今仍是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热点问题 。
01
从方剂的一般构成原则——“主病”者为之君、“量重”者为之君来推断 , 本方当是以桃仁、红花共为君药 , 一上一下 , 逐瘀活血 , 通行全身 , 相得益彰 。
臣药以大队活血化瘀之品 , 如赤芍、川芎、当归、牛膝等 , 助君药以逐瘀;行气解郁之辈柴胡、枳壳等 , 助君药以宣畅气血 。 君臣相伍 , 则气行血畅 , 瘀除病退 。
柴胡兼为佐药 , 伍桔梗以行气宽胸 , 载药于上 , 引诸药趋向胸中“血府”;牛膝亦兼为佐药 , 性善趋下 , 能引瘀血下行 , 使邪气有外解之路;
生地清热、滋阴气养血 , 既可解瘀血久留所生之“瘀热”、“伏阳” , 兼能收化瘀而不伤血的固本作用 。
甘草为使 , 调和诸药 , 使攻逐不致过猛 , 瘀化正气无伤 。
02
根据原文所载 , 本方临床运用范围非常广泛 , 大体上可包括以下几类病证 。
其一 , 胸部及膈膜以上血瘀病证 。
如由瘀血阻滞所引起的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食自胸后下以及头痛、饮水即呛等病证;
其二 , 心神疾患 。
如心里热、瞀闷、急躁、心跳心忙、肝气病等证 。
其三 , 夜间发生或与夜晚有关的疾患 。
如夜睡梦多、不眠、夜不安、小儿夜啼、晚发一阵热、盗汗等证 。
其四 , 气逆诸证 。
如干呕、呃逆等 。
03
原文所示 , 本方亦可用治“饮水即呛”之证 , 这一点 , 与王氏治疗痘疹后“饮水即呛”的另一代表方剂——会厌逐瘀汤极为相似 。
二方皆为临床常用方剂 , 二方主治相似 , 病位接近 , 使用时应予以鉴别 。
从方剂的药物构成来看 , 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生地为二方共有之品 , 可见逐瘀活血、行气解郁为二者的共同组方原则 。
所不同者 , 血府逐瘀汤有川芎、牛膝 , 活血通经 , 引瘀下行 , 适用于瘀阻胸中或会厌部位 , 但瘀无虚 , 或虽有瘀热内蕴之象 , 但热从瘀生 , 热象、热势皆不甚明显者 , 直接逐瘀而间接清热 , 血活则热自解 。
会厌逐瘀汤中选用玄参 , 突出解毒利咽、清热养阴之力 , 与前方相比 , 药势更为集中 , 适用于会厌部位热从外来 , 瘀由热得 , 瘀热交阻会厌 , 并有不同程度的津亏之象这一病情的需要 。
04
实验研究表明 , 血府逐瘀汤水煎液可明显改善实验动物微循环 , 增加组织器官血流灌流量 , 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 , 并对血小板聚集有轻度抑制作用 。
此外 , 本方能显著增加红细胞膜脂区和血小板膜脂区流动性 , 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 , 增加红细胞电泳速度 , 降低血脂 , 抑制实验性血栓形成 。
本方对心血管系统亦有明显影响 , 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 有较强的减慢心率和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 能显著抗缺氧、抗室颤 , 并有较慢但持久的镇痛作用 。
另有研究表明 , 本方对实验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也有明显纠正作用 , 对实验性眼底损伤同样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