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王治平居士《楞严经白话注解》(43):佛问大众入道圆通,五根方便入三摩地( 四 )


【注二】就是意根无碍,无隔阴之昏,处胎之昧。
【注三】初在母胎之中,自忆以往恒沙生命,次第终归销亡。现此胎中之身,终亦无有。当体空寂,以谁为我?从这里已悟到人无我的道理。
【注四】我既不有,界无从立,所以十方世界,尽成空寂,这就是从人无我的道理中,进而比知法无我之理。
【注五】后来助佛教化,常以二无我的道理,开示众生。这就是令众生证得空性。
【正文】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
【译文】蒙如来的启发,明白此空性非离色而显,也非析色成空,全体即是性,全体即是觉,性觉真空,空性得以圆明,得阿罗汉果〈注一〉。更进而顿入如来的宝明空海〈注二〉,同于佛的知见〈注三〉,如来印证我证得无学位。解脱性空〈注四〉,我为最上。
【注一】先在母胎中即知空性,这就是我空。进而十方成空,这就是法空。令众生证得空性,这是以空为是。性觉真空,遣以空为是之执着,显空性圆明之体。圆则显其非偏,明则显其非断。乘此妙悟,断见思二惑,所以得阿罗汉果。
【注二】虽然已得罗汉果,然而不以小果为足,故重观性空,空亦不存在,所以能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宝即是体,明即是用,同为第一义空,甚深广大,犹如大海,故名空海。
【注三】如来发明性觉真空,原为遣除执着,纵然空性圆明,也是与有相对而成立。现在重观性空,并此空性也销亡无有,所以顿入佛空。知见也广大无际,与佛相同。
【注四】虽然渐修仅到四果罗汉,然而圆解已同于佛证,超过众小乘罗汉之上,所以为无上。
【正文】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译文】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得的,诸相入于非〈注一〉,能非所非都尽〈注二〉,旋法回归于无〈注三〉,是为第一〈注四〉。
【注一】非即是空。
【注二】能空之执和所空之相都尽。
【注三】这就是以意旋法,回归于空性圆明之中。
【注四】此时若不住于小果,即可进入佛空,所以说为第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