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咸阳人,牛奶并非“完美食品”,但为什么最好每天一杯呢?( 二 )


本文插图
路易·巴斯德 。 图/Wikipedia
巴氏杀菌法的发明 , 是食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到了1884年 , 美国人亨利·撒切尔注册了第一个牛奶玻璃瓶专利 。
在此之前几十年 , 美国人都是用大铁桶装牛奶 , 再挨家挨户分到准备好的容器中 。
这种模式 , 在运输途中混入细菌和异物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 牛奶玻璃瓶的出现 , 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
炼乳、巴氏杀菌法、玻璃瓶先后解决了牛奶难储存、易变质、难运输的问题 。
同一时期 , 火车的出现解决了液态奶的长距离运输难题 。
到了20世纪 , 冰箱的出现使得牛奶的保存更加便利 。
至此 , 牛奶才真正成为一个商品 。
牛奶咸阳人,牛奶并非“完美食品”,但为什么最好每天一杯呢?
本文插图
人类真正大规模喝上牛奶不过是近一百年的事 。 图/ingimage
20世纪初 , 战争又一次改变过牛奶的命运 。
1914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为了供应前线士兵 , 牛奶制品的需求量猛增 。
越来越多的女性出门工作 , 婴儿牛奶的消费也快速增长 。 与此同时 , 牛奶厂商和一些营养学家 , 将牛奶塑造成“完美食物” 。
从1918年到1928年 , 美国奶制品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一 。 到了20世纪中期 , 无菌技术和包装的发明 , 又扩大了牛奶的运输半径 。
同时伴随着经济增长 , 一些之前并不习惯于喝奶的国家和地区 , 也成为牛奶的消费大户 。
最典型的就是东亚地区 。
1949年 , 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仅0.4公斤 , 到了2017年 , 则达到了36.9公斤 。
更知名的还是日本 , 日本政府从1964年开始 , 要求每所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午餐中 , 必须包括牛奶 。 日本人喝奶也越来越多 , 1960年日本人均奶类消费量是22.2公斤 , 到20世纪末则突破了90公斤 。
牛奶真的是“完美食物”吗?
不止是日本 , 英国、美国、法国也先后将牛奶打造成儿童成长的必需品 。
牛奶与营养、与儿童成长 , 深深地画上了等号 。
牛奶咸阳人,牛奶并非“完美食品”,但为什么最好每天一杯呢?
本文插图
1960年代的日本学校午餐 。 图/东京江户博物馆
然而 , 近些年却不断有研究指出 , 牛奶非但没有宣传的那样完美 , 甚至还可能诱发一些疾病 。
其实 , 单从营养价值上来说 , 牛奶显得十分普通 。
在同样重量下 , 牛奶的营养价值其实比不过很多食物:蛋白质比鸡胸肉低、热量比不上芝麻酱、维生素A比不过猪肝、维生素C比不上柠檬、钾含量也不如香蕉 。
既然如此 , 那还喝牛奶干吗?
因为牛奶的优势在于——营养全面 。 看一看每100克牛奶的营养成分:
牛奶咸阳人,牛奶并非“完美食品”,但为什么最好每天一杯呢?
本文插图
图/科普中国
人体所需要的三大供能物质——糖、脂肪、蛋白质 , 牛奶中都有;
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 , 牛奶只缺少膳食纤维;
而且 , 牛奶中的蛋白质是含有人体全部必须氨基酸的“完全蛋白” , 属于优质蛋白 。
对于中国人而言 , 牛奶最重要的作用还在于补钙 。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钙摄入量应该达到800毫克 , 而现实情况是连推荐量的一半都还没达到 。
牛奶咸阳人,牛奶并非“完美食品”,但为什么最好每天一杯呢?
本文插图
常见食物的钙含量 。 图/《中国食物成分表2009》
的确 , 每100克牛奶中104毫克的钙含量对比很多食物而言算不上高 。
但是喝一包250克的牛奶 , 对大多数人来说毫无压力 , 而且也就两三块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