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百岁侗医吴定元行医八十余载救人无数,长寿源于讲求仁义厚道良心( 二 )


芷江|百岁侗医吴定元行医八十余载救人无数,长寿源于讲求仁义厚道良心文章插图
图注:侗族青年男女
吴定元老人的医术很全面 , 能看内科、外科、骨科、蛇伤 , 尤其擅长儿科和妇科 。 诸如儿科的伤寒、发烧、咳嗽、吐泻、惊风、脐风等 , 几乎是“手到病除” 。 妇科的月经不调、白带见多、不孕和绝育等 , 一治见效 。 他的诊断方法独特 , 望诊、闻诊、问诊、切脉兼备 , 视病情施治 。 对婴幼儿主要用望诊和闻诊——望病人的脑门心和手心 , 闻病人的气味 。 成人主要用扪诊和问诊 , 而以切脉为主 , 问诊作参考 。 切脉用悬脉 , 即一手悬空托住病人的手 , 另一手切脉 。 治疗时因人因病而异 , 随症用药 , 味数简单 , 味少功专 。 治儿科病一般推、括、背药、擦药即可 , 少数严重的加药内服 。 成人内科则以服药、打灯火、放瓦针、背药为主 , 兼用推拿 。 治疗方法简便 , 病人容易接受 。 尤其灵活运用自己几十年积累的验方、秘方、偏方 , 下药不多 , 只三四味 , 而功效奇异 , 不知治愈了多少病人 。
芷江|百岁侗医吴定元行医八十余载救人无数,长寿源于讲求仁义厚道良心文章插图
图注:苗族小女孩
至今 , 苗族妇女杨老尼仍然记得当初吴定元医师在剑河县民族医院诊疗室给她诊病的情形 。 那是一个冬天的上午 , 12岁的苗族女孩杨老尼面色苍白 , 口唇干裂 , 由父亲背着 , 从10公里外的南堡寨赶来 。 身材瘦小、精神矍铄的吴定元医师 , 脸色黑里透红 , 须发霜白的头上戴一顶毛绒帽 , 身着棉大衣 , 端坐在一只特制的木质坐桶上 , 坐板下面放盆木炭火取暖 。
吴医生招呼父女俩坐下 , 用左手将杨老尼的右手悬空托住 , 右手为之切脉 , 口中喃喃地说:“喔 , 发烧好多天了呀!”他问杨老尼的父亲:“被雨淋过吗?”女孩父亲回答:“上山放牛淋雨 , 半个月了 。 ”“为什么不早几天送来?把孩子拖成这样?”老人带点责备的口吻 。 说完 , 口授处方 , 叫坐在对面的孙子——他的助手吴必成记下 , 送去药房拣药 。 又用双手推拿杨老尼的头部 。 还打开抽屉取出个小纸袋 , 递给杨老尼的父亲说:“这药拿回去加7片茶叶7颗米 , 用干净布包好 , 挂在孩子的胸口处 , 一两天就会退烧 。 ”大家难以相信 , 此时的吴定元医生已经是个百岁老人了 , 从吴老处理病人的情况可以看出 , 他耳不聋 , 眼不花 , 口齿清晰 , 完全不像个百岁老人 。
芷江|百岁侗医吴定元行医八十余载救人无数,长寿源于讲求仁义厚道良心文章插图
图注:放牛娃
吴老用药大都是自己采集的草药 。 用药量少而精 , 病人花费小 , 行医几十年 , 吴老走遍了苗山的沟沟岭岭 , 哪座山上有哪种药 , 他都了如指掌 。 最近几年爬不上远处高山了 , 就说明药的产地 , 让医院的青年人去挖 , 从不会空手而回 。 他熟知1000多种药用植物和100多种药用动物 , 他常用的动植物药有500多种 , 常用药方有180多种 。 用药以鲜药为好 。 他说:“鲜的才真正有功效 。 ”他用药还要分季节 , 春夏用植物的茎叶 , 秋冬用植物的根果 , 也有用全草的 。 以前为了采取某种鲜药 , 他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翻山越岭 。
有一次 , 吴老从门诊病人中发现一种传染病 , 急需黄草 , 可是医院的这种药已用完了 。 当时年近八旬的吴定元知道下溪口某个悬岩上有这种植物 , 便要亲自前往 , 医院建议派其他同志去 。 吴老却说:“救命如救火 , 别人不熟悉 , 还是我去好 。 ”坚持自己去采了 。 又一次 , 他到九满山去采八角莲 , 沿着山羊走的小路来到一个悬岩边 , 要用绳子系着才能下去 。 随去的同志不让他下 , 他说:“病人等着用药 , 再危险也得下 。 为了救人 , 我死了值得 。 ”终于坚持下去把药采了上来 。 在吴老的带动下 , 剑河县民族医院的医务人员一直自己采药自己用 。 常用的280多种草药 , 每种都库存有50公斤以上 。 由于是自采自用 , 收费也很低 , 平均每克药物只收一分来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