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费曼技巧

直面盲区,查漏补缺。

两个月前,我在发了一篇文章,标题为《费曼学习法为何被称为史上最牛学习法,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结果,没想到现在已经排到了搜索榜第一名。
好多读者跟我留言说:
这是我第一次看懂费曼学习法。这是我目前看到解释费曼学习法最好的文章。这是我看到的对费曼学习法理解最深刻的文章。看完之后相见恨晚。……谢谢你们如此之高的评价,这篇文章能被你们读到,是我的荣幸。











下面是正文:先奉上思维导图。




大二的时候,不知道什么狗屎运。
突然就和朋友决定了写作。
我当时还不知道,它将给两年后的我带去多大的成长。
那时就是单纯的想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多加上个人IP的传播。现在看来,IP是由时间、运气和能力决定的,但是成长才是最大的意外之喜。
后来接触的东西多了之后,我才明白这叫输入输出,输入帮助输出,输出倒逼输入。
再后来,我听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它的背后其实就是费曼学习法。
从此,我就在心里做了个决定,我要写一辈子。
经常会有读者来询问我的五维学习法,其中一维就是这个费曼学习法(有的人叫它费曼技巧)。



▍什么是费曼学习法?这个东西,模型君曾在很久很久以前写过。
那个时候还没有思维模型专栏,写的也比较浅,当然,那时对费曼学习法的认知也比较浅。感兴趣的可以点击查看。
Google创始人都在推崇的超级学习法今天模型君重写这个模型,希望能给你更多思考。
首先,提到费曼,就不得不提一提创造这个方法的人——理查德?费曼,这个大名鼎鼎的人,在我输入输出这两年里,不断的闯入我的世界里。
似乎牛逼的人,都接触过他的思想,并获得过启迪。



他到底有多牛?
据传13岁就学完微积分;高中毕业之后进入麻省理工;24岁就和爱因斯坦一起加入马哈顿计划天才小组,一起研发原子弹,想想人家那时也就比校园君大一岁;33岁在加州理工学院期间,费曼因其幽默生动、不拘一格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欢迎;47岁获得诺贝尔奖。
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纳米概念的人。
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极力推崇他。
但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幽默风趣,重要的是,他在教育上面给我们的启迪。



那重点来了,那个启迪是什么呢?
就是费曼学习法。
什么是费曼学习法?
有个故事不知道你听过没有。
在一列开往北京方向的火车上,有一位农民父亲,他的女儿三年前上考上了清华,儿子也在今年上了北大。
有人就好奇的问他:“你把两个孩子都拉扯进了象牙塔,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啊,说出来我们听听呗。”
农民父亲挠挠头,憨厚的说:“我这人没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绝招。只是觉得孩子上学花了那么多钱,不能白花了,就让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把老师在学校讲的内容跟自己讲一遍,如果有弄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让孩子第二天问老师。这样一来,花一份的钱,教了两个人。”
“奇怪的是,孩子学习的劲头特别强,哪怕是别人的孩子在外面玩的热火朝天,他也不为所动,就这样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攀升,直到考上清华北大……”
其实这位父亲所用的,就是费曼学习法,只是他没意识到而已。
而方法、规律这些东西确实很神奇,有时候你可以不自信,甚至不知道,但只要踏踏实实去做,该你收获的时候,一分也不会少给你。



▍为什么要学习费曼学习法?我们大部分人的学习,通常都是处于无意识的状态。
觉得自己总是在不停地看新东西,但是实际上都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不会使用,甚至记不住概念。
而费曼学习法,就是以教的方式,逼迫你自觉,甚至是开心的完成有意识的主动学习。



它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自从模型君知道了费曼学习法之后,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不就是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而已嘛,怎么就有这么大的能量?
有个解释是学习吸收金字塔理论,这个理论不知道怎么调查,得出了一个结果。
我们的学习分为两类: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
被动学习包括:听、看、听+看(图像)、示范,吸收效率依次为5%、10%、20%、30%。主动学习包括:小组讨论、做中学(实操)、教给别人或马上运用,吸收效率分别为50%、70%、90%。
提示一下,做中学也极其牛逼,二者可以同时使用不矛盾,以后有空再分享。



可是为什么教这个步骤如此有魔力呢?
这就没人告诉我们了。
后来模型君在写了100多篇干货之后,慢慢感悟到这个教的意义,这个意义后来校园君也听吴伯凡提到过同样的理论。
这个意义其实一说你就懂,就是表面上看,你是在教别人,其实你是在以教的方式“逼”自己查漏补缺。



模型君有两个特别要好的哥们,每次只要我有什么大的感悟,就会把他们拉出来,跟他们分享。
可是这个分享的过程,其实特别尴尬。
因为每次我明明有很强的表达欲,明明感悟非常深刻,可是每次要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却总是结结巴巴,表意不清楚。
还好朋友心有灵犀,每次稍微点一下就能立马get到我想说什么。



可是痛苦的是,我其实还有超级多的东西无法表达出来,朋友只能get到我说出来的东西,却无法猜测我更多没说出来的东西。
出现这样的结果后,有两种解决办法。
一种是我当时重新梳理逻辑,重新思考那件事背后的原理,或者朋友提出问题帮我反思;另一种是,我回去之后重新整理,重新用思维导图梳理一遍思绪,今后去搜集完善。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做查漏补缺。



但是吴伯凡讲得比我深刻很多,他说当我们学完一个东西之后我们以为我们懂,其实我们只是摸到了皮面,皮面之下还有大量的东西我们不知道。
这些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叫做“盲维”。
这些盲维很大程度上,如果没有契机,没有你的主动,是永远不会被你所知道的,只有在你运用她去做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东西怎么不对?
这时你才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



吴伯凡说,大多数时候,我们学东西就像讲PPT。
PPT上只有只言片语,如果我们讲的时候发现自己不会说,就会直接跳过去,而观众也不会知道。
这种遇到盲维就直接跳过,直接忽略过去的做法,可不就是我们平时学习的状态吗?



但是当我们在教别人的时候,就会从PPT模式切换到文字写作模式。
就像模型君此刻,我需要对我写下的每个字自圆其说,如果逻辑上说不过去,知识上存在漏洞,你们读到了一定会提出质疑,甚至直接否定,这都写的什么狗屎。
这种压力,会把我直接押到刑场上,让我直接面对我的漏洞、盲维。
就像前面关于费曼、关于学习金塔理论,其实我是存在盲维的,所以我不得不去查大量的知识点,然后才能继续写作。



这就是费曼学习法以教促学的底层原理,当你要把一个知识教给别人的时候,会打开一系列开关。
1、首先,你会打开一个保护开关。
你需要保护自己所教授的知识是正确的,或者必须要能够自圆其说,在你的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时候,你就会调动自己全部的知识库。



2、然后,会打开你触类旁通,或者说融会贯通的开关。
之前有小伙伴问我,感觉你知识量好大,一篇文章里面往往贯通了大量的知识。
其实这都是被逼出来的好吗?
因为,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互相关联的,如果我只给你拎出来一个单一的知识点,很多时候,读者是很困惑的,逻辑上也说不通。
如果我必须把一个东西讲到小白都能懂得地步,就必须逼迫我去思考怎么才能把这个知识点讲得geng清楚。
这个时候,就必须触类旁通,用知识来解释知识了。



3、接着,会打开你主动学习的开关。
刚我们提到了教属于主动学习,为什么呢?
因为你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把对方讲懂;如果要把对方讲懂,我得让他明白最重要的点的是什么;这个点好像我也有点没懂,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这种自我拷问,甚至会去查大量的资料,恶补,这就是在做主动学习。



4、最后,打开你的重要性开关。
当你在跟别人讲完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哪些东西其实不重要,哪些东西才是重要的。
比如,你看对方完全没兴趣听你讲,你就会做调整,知识就是这样被检验出来的,最后留下来的,就是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上次我和朋友聊到那个外并的时候,就是那样,聊之前我有很多想法,聊完就知道有的东西其实不重要,有的东西应该被郑重捡起。
以上,就是费曼学习法为什么厉害的真正原因所在。
它以教促学,帮助你拷问自己,查漏补缺。



▍怎么使用费曼学习法?关于怎么做,我看网络上有很多文章,都写了四个步骤,我以前写的也是四个步骤。
【啥是费曼技巧】但是实践这么久,我发现,其实有的步骤根本就是废话,占你大脑的内存。
所有的过程,模型君把它抽象为两步:一、输出;二、简化。



什么叫输出?
模型君说我有五个维度的学习,以前我是把输入输出跟费曼学习法分开的。
因为我感觉输入输出操作性更强一些,但是这种把它们分开的做法其实是种冗余,输入输出其实就是费曼学习法——以输出督促自己学习,查漏补缺。
所以,没意外的话,我会不再写输入输出了。
回到主题,输出其实就是在把一个东西教给别人。



在我大二的时候,在得到听过一门《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的课程。(得到的老师据说标准是必须是行业的标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