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答题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术语模板

作为一名参加过两次高考,文综分数依次为251、242分的老腊肉,我想有必要给学弟学妹们传授一下高中地理方面的学习经验。地理,可以说是一个处于文理之间的学科,人文地理偏文,自然地理偏理,高中地理属文,大学地理属理。由于地理本身带有的数理属性及其繁杂的空间记忆,使地理成为了提高成绩的障碍,让大多文科生头疼不已。不要怕!
嚣张的地理小怪兽!让我来消灭你!
我双手结印,深吸一口气,大声念出制胜秘诀:
“光、热、水、土、地,市、交、劳、政、技!!!”
“光、热、水、土、地,市、交、劳、政、技!!!”
“光、热、水、土、地,市、交、劳、政、技!!!”
重要的知识点要跟着念三遍!!!
而这有什么用呢?
先来道简单题试试手。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8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这是2014年全国二卷文综第二道地理大题的第四小问,8分。首先看分答题,八分至少四个采分点,所以理由应该大于等于四个,但不能过多,毕竟文综时间紧张,要把握答题速度。
地理答题,先要确定题中所给的地理位置。判断地理位置是答题的基础,是所学知识与材料能否结合的关键,只有定位准确,才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答题要点,从而将分数得到乃至得全。
而地理定位呢,有三种常用方法。一是经纬网定位法。通过经纬线大致了解图中区域所在位置,当然啦,你得把经纬网和对应地区背下来,这是基础,不能偷懒。如图中区域,北纬47度左右,东经132度到134度间,纬度偏高,说明偏北,如果熟记中国地图的话,可以得知是黑龙江或内蒙古,而130东经线穿过的只有黑龙江与吉林,可以确定下来是黑龙江省境内,甚至可以直接得到是中国的最东部——只要你记得够扎实。
第二种是轮廓定位法。依靠的是根据地图的明显特征来确定位置,当然还是需要对地图的熟练记忆和掌握。山地、河流、界限等可辨识物的记忆,必须要下苦功夫。有许多练习册会注重这方面的练习,比如给出一个国家轮廓让你去写出它的国名,或给出相关地势图让你辨认这是哪片区域,这方面不能松懈,一定要坚信劳有所得。如图中地区,可以看到国界,说明是边境省份,而通过黑龙江,乌苏里江等等,一下就可以定位出是中国黑龙江东部,轻松搞定。
第三种是常识定位法。说起来也是最简便的方法,说等于没说,因为大家都会那么办——材料文中直接说明这是什么地方——而你知道这个地方在哪,如这里直接点明是三江平原,大家知道是中国最东部的位置,便可以放心答题,就不再赘述。
以上方法不是对立的,混合“食用”最佳。
位置定下来,心里就有谱了,就像找对了对应的USB接口,便可以导入U盘(大脑)里的知识啦,想想是不是还有些小激动呢?
定下地理位置后,根据题干罗列相关所学知识,这是答案的一大来源。而另一大来源就是材料背景,就是“送人头”啊喂!!只需简单的阅读、划线、提炼,就可以分数到手,高枕无忧啦!当然,一定要仔细,材料给的几乎都是有用的,从头到尾一字一句读完!反正一般情况下地理大题题目也不长!
下面我来示范一下。划题目关键词“绿色”、“米都”。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利于水稻种植)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开发时间晚,说明污染少),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环境优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重点说明政府政策扶持),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农业科技支撑)。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化肥利用率高,水稻促产)。图8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经过阅读、划线、提炼,材料中的答案已经明了。但是不要得意!没有发现漏掉什么了吗?
地图!地图作为材料往往被忽视,往往成为失分点。好在这题地图上信息和文字所给信息重叠,就不再此题赘述(有机会会专门说明。)
现在搜索脑子的相关知识即可。
怎么搜索才不会漏点(不要污,漏掉得分点)呢?
就是我文章开始所说的制胜口诀:
“光热水土地,市交劳政技!!!”(是不是郎朗上口?很容易记住呢?)
“光热水土地”,属于自然地理,在题中往往是自然条件,包括光照、热量、水源/水文、土壤、地形地势;“市交劳政技”,属于人文地理,在题中往往是人文社会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技术。
对于高中地理大题,这些条件足矣。比如这道题的答案,我们来做一下整理:



绿色:开发时间晚,污染少,环境优良,水质好,水稻生长环境好;农业科学技术发达,水稻肥效高,施肥少,水稻质量高;
米都:平原地形,土地平坦,且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黑土土壤肥沃,黑龙江等河流水源充足;政府水稻农业政策支持,机械化种植,高科技支撑,水稻规模大,亩产量高,口感好,有口碑;商品谷物农业,市场需求量大。
以上是我列举的答案,下面是高考答案:
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成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正好四点,一共八分。基本与我列举的答案一致,当然还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如此一来,若如此严格按照我说的来做,失分的情况将大大降低。
第二部分开坑。
第一部分我讲了一个答题模板,适用于特定的题型,这类题往往与区域条件紧紧挂钩,如“xx盛产水果的原因”,看到题目心中的答案就能说道个一二三四五了,非常简单明了,考验的是你的基础知识和材料提取能力,只要能全面搜寻答案,不漏点,取得此题的高分甚至满分是没有问题的,前面已详细讲解,就不再赘诉。
但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单单材料提取分析的技巧便可以拿来好好说道说道。地理的材料分为文字和地图两部分,文字材料的提取分析前面已经很详尽地说明了,下面着重讲解一下地图材料怎么分析提取。
还是拿来一道题练练手。
2013年新课标全国二卷地理部分第一道大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涯丰畜、多风、植被稀筑。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派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这是一道非常有意思的题,不同于一般的“傻白甜”,总给人一种心机婊的感觉——复杂的地形图与模棱两可的文字描述,着实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应该怎么答!
莫慌,咱们慢慢来。
先确定位置。没有明显的轮廓特征与材料说明,轮廓定位于常识定位法都不管用,幸好有经纬坐标——东经114度与116度之间,北纬40度!很眼熟吧,北京的经纬度就是大致如此,这个地区应该在北京偏西一点点的位置,这样地理位置大概确定下来了,所学的基础知识便可以运用到题目中来。从中可以看出,关键城市的经纬度多么重要,很可能成为你答题的突破口!学好地理,首先应该把基础知识掌握得扎扎实实,再可言之提高!
下面切入正题。第一小问问m处沙源丰富的原因。
沙源为什么丰富呢?这些沙子是哪里来的呢?看文字材料。
文字材料不长,能提取出来的信息:多风,植被稀疏,风口,冬春季风强,河流发派于黄土高原。当文字信息不多且不连贯,地图材料信息便显得格外重要。而地图材料与文字材料不同的地方在于,文字材料你可以一句句地去读取,按部就班,错过的得分点可能会很少,因为它是直观的,具体的,乖巧的,任人宰割的。地图材料则不然,你要去寻找,跟探险一样找到有用的线索,但即使观察完了整副图上的所有蛛丝马迹,可能仍会漏掉重要采分点,因为它是隐蔽的,抽象的,狡猾的,诡计多端的。
一份地图,便是一片天地。天地可能不变,时光却是荏苒。永远不要忘记地理的两个属性:时间,空间。在一份小小的地图上,包含的可不仅仅是这一片小小的空间,更是时光的流淌,岁月的变迁。也就是说,地图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再回头看看这道题。从图上可知,M地处湖畔,在水库东南边,而M正南方等高线闭合,说明有高地,而根据河流走向和等高线闭合可看出其西北方有“缺口”,且走向也是西北东南走向,也就是所谓的山谷——这是能够在地图上得出的信息。
而将地图和文字信息整合,取其重叠之处:河流(水库),西北方。
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注入水库,M在水库旁。
西北方:H(风口)位于M西北方,冬春季风(西北风)强劲。M在一个小高地的西北方。
所以,沙子从哪里来?答案显而易见,风吹来的,水带来的。
西北风吹来那么多沙子到M地带来沙源可以讲得通,但是M地并不是在水里,那么沙子怎么从水里来到陆地上的呢?难道长脚了不成?
当然不可能。正如我所说,地图是动态的,只有把看它的眼光化静为动,培养强大的脑补能力,才能真正把地理吃透。图中的河流不过一条弯曲细线,是抽象的,模糊的,你要把它还原成一条波浪翻滚的河流,想想它的流量,它的流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去感受到它的变化,身处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随着降水增加而水位升高,带来的泥沙大量流入水库沉淀,而随着冬天的到来水位骤降而河床裸露,西北风肆虐而将露出的沙粒吹到东南方,遇到小高地阻挡,便落到了M处形成了沙丘群,便一切说得通了。
看看答案



泥沙堆积和风沙沉积是大家大多能想到的答案,这四分唾手可得,而枯水季节河床裸露这两分便是一种难度的提升,考得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灵活全面的思维。
所以我想说的是,一张地图不仅有上下高低,更有四季更替。
咦?第二问还没有答呢?其实都在第一问中解决了,不是吗?
第二部分内容比较虚,没有什么干货的样子,地图的具体分析方法也没有细讲,但我觉得思维方面的东西,往往比一些秘笈技巧还重要。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地理的知识点、技巧及窍门,可添加微信:445513337,备注:高考地理。




|19艺术生,地理选择题没错。以下是分析真题总结出的提高正确率、提速的一点成果。
人文地理高考两组人文选择题,考点集中在产业集聚、分散,工业地域选址、工业类型。基本确定了大方向,但个人认为相对自然地理侧重分析、提取信息,人文更容易出错,不过分析试题应该有的态度就是,看到题背后的各种共同点——选出正确答案靠的是什么。分析了五年。七成材料是直接来源;三成是工业地域类型。材料。直接来源。各位,看到这组题是人文地理,就给我默念:从材料和设问里对应选项。材料。设问。材料。设问。
实际操作


看1996后发生了什么,研发、总部迁到上海,排除BC。合作有可能,但材料一点都没提(记住措施类选项没提就一定不选),排除。A提高附加值是属于影响类选项,偏推导,并且合理。



研发、总部,上海。立足研发需求找原因。A基础设施是什么,是生产衣服的生产工具齐全,是工厂需要考虑的,而不是研发(老家温州的基础设施也全)。B又不是物流中心,交通不能直接帮到研发,排。C市场大和研发对应不上,市场是门店需要考虑的。D靠谱,信息通达,便于捕捉市场各种前沿的信息,以及便于联系分店。




直接看选项,D明显排了,哪也没提。C涉及具体措施,并且说的太浅,排除。体现B要出现明显的分店、工厂数量增多的关键词句,材料是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偷换概念。A倾向对,并且材料里各种研发,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