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30年:自贸区是如何建成的?( 三 )

浦东30年:自贸区是如何建成的?
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钻石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等十多家交易所均汇集在浦东 。各大交易所分别为中国的银行间市场、证券、保险、外汇、信托、期货、黄金、票据等金融市场提供基础支撑 。 其中 , 上海证券交易所2019年平均每个交易日的股票成交金额超过2220亿元 , 基金成交金额超过280亿元 , 债券成交金额超过9000亿元 。回到30年前 ,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从零起步 , 同样经历了一场艰难的破冰 。今日高楼林立的陆家嘴 , 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一片低矮的棚户区 。 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前 , 陆家嘴的最高楼还是建于1954年的东昌路消防瞭望塔 , 塔高24米 , 只相当于六层楼的高度 。1990年 ,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设立之后 , 开始推动基础建设 , 东方明珠随后动工 。 但是 , 国内外金融机构对于进驻仍然是一片大工地的陆家嘴心存疑虑 。为了打破僵局 , 陆家嘴迫切的任务是要有金融领头羊 。 根据原上海市政府浦东开发办秘书处处长邵煜栋的回忆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是陆家嘴争取落户的第一个金融领头羊 。1995年6月 , 作为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办公地的银都大厦完工 , 上海金融中心开始渡江东移 。 6月28日 , 人民银行浦东新址开业典礼上 , 浦东送上了一只小白羊 。 小羊身上挂着一块红绸缎 , 写着“金融领头羊” 。 国际媒体将这解读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设的标志性事件 , 法国的《费加罗报》刊登了现场照片 , 并配文说中国金融的领头羊到上海浦东去了 。1997年12月19日 , 上海证券交易所也正式迁入浦东证券大厦新址 。在人民银行和上交所的示范作用下 , 众多中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驻浦东 , 聚集到陆家嘴 。 浦东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 , 到2018年底 , 浦东已经聚集了各类金融机构1042家 。上海也成为全球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最聚集的城市之一 。 以银行业为例 , 中国首家外资银行法人银行即落户于上海 。 目前 , 上海已经成为外资金融机构落户的首选 。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 , 截至2019年10月末 , 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 , 资产总额3.37万亿元 。 面包财经梳理了外资法人银行总部在国内城市分布情况 , 有一半以上分布在上海 , 资产规模占比也过半 。上海对于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意义不仅在于规模 , 更体现在制度变革上 。2014年 , 沪港通开通 , 打通了内地和香港两个资本市场的通道;2016年 , 深港通开通 , 正式形成了沪、深、港三大交易所互联互通的机制 。2018年11月 , 首届进博会开幕仪式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 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里程碑 。 2019年6月 , 科创板正式开板 , 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 从宣布到正式开板 , 仅仅历时半年多 。一年多后 , 首只注册制创业板新票也在深交所上市 , 沪深两大交易所均进入IPO注册制时代 。 目前 , 主板上市和再融资注册制也正在加速推进 , A股全面注册制时代来临 。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的排名持续上升 。 2020年9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 , 上海首次进入全球前三 , 仅次于纽约、伦敦 , 排名在中国香港、东京和新加坡之前 。 由此 , 全球持续多年的“纽伦港”三大金融中心 , 开始变成“纽伦沪” 。航运竞争国际航运中心是2001年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四个中心”之一 。 2005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越新加坡 , 跃居世界第一 。浦东30年:自贸区是如何建成的?
但是 , 国际航运中心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 2007年 , 新加坡又以微弱的优势反超上海 , 夺回全球第一大港宝座 。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 , 亚太港口城市之间的竞争更趋白热化 , 并在2009年遭遇了集体的吞吐量下降 。但是 , 得益于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迅速企稳并持续增长 , 上海最终站稳了全球第一大港口的地位 , 并维持至今 。 2017年 , 上海港口吞吐量达到7.05亿吨 , 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年吞吐量突破7亿吨的港口城市 。上海在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中胜出 , 不仅得益于江海交汇的地理优势 , 更有着宏大的经济背景 。 2001年 , 中国加入WTO后 , 拥抱世界市场 , 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 , 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 超过200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 拥有全球最全的产业门类 。长三角一体化 , 成为全球制造业重镇 , 则为上海成为全球第一大港提供了坚实的经济腹地 。 统计数据显示 , 2019年长三角地区的GDP总量超过20万亿元 。 以占全国1/26的土地 , 产出了全国1/4的GDP、1/3的进出口贸易 , 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自贸区的设立和上海自身进一步的改革则提升了航运竞争的软实力 。以通关效率为例 。 2016年 , 上海开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改革试点工作 , 整合了外贸通关办事的多个系统的办事平台 。 以往外贸企业和个人办理进出口业务 , 需要分别对接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等部门进行数据申报 , 流程复杂 。 使用单一窗口后 , 企业只要在一个窗口 , 一次录入数据 , 就能办完所有的流程 , 提高了通关效率 。到2019年 , “单一窗口”已经对接中央到地方的超过20个部门 。 上海口岸95%以上的货物申报 , 全部的船舶申报 , 都已经通过“单一窗口”办理 。 上海已经成为全球通关效率最高的港口城市之一 。浦东国际机场是上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的另一个支撑 , 201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7615.35万人次 , 成为全球吞吐量最高的超级机场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