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在特摄片里的日本近代史
微信公众号:脱轨车间说起特摄 , 大家脑子里马上会跳出奥特曼的伟岸形象、鬼畜视频、老梗新梗 , 和表情包 。 去年的“口红色号梗”和今年的“艾斯吧事件”还让奥特曼一度荣登热搜 。 感谢互联网 , 这个从1993年开始就被陆续引入的IP才得以在这片健忘的土地上保持热度 。
在中国民间 , 奥特曼就是特摄的代名词 。 但奥特曼虽然是特摄 , 特摄却远不止奥特曼 。特摄这个词 , 其实翻译自日语“特撮” , 即“特殊摄影”的简称 。 一般来说 , 凡是大量使用特殊美术 , 频繁运用特殊摄影 , 并辅以银幕合成的影视作品都可以算作广义上的特摄片 。 而狭义上的特摄片 ,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日式特摄片则专指那些使用传统特殊道具如皮套和等比例模型 , 并通过传统特殊美术去模拟爆破、灾害等特殊景象的影视作品 。除了在中国人尽皆知的奥特曼家族 , 当代日式特摄片的主流还包括以哥斯拉为首的怪兽军团 , 以假面骑士和超级战队为代表的铠甲系列 。
但恐怕没有人会想到 , 现在这个传递爱与正义的流行文化 , 也曾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黑历史 。 其前身曾是个带着浓郁政治色彩的军宣工具 , 在替旧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战争把时间拉回上世纪三十年代 。 日本在这期间的一系列操作把自己彻底搞成了“孤家寡人” 。 为了改善外部形象鼓舞内部士气 , 日本政府想破了头但收效甚微 。 在看到《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大获成功后 , 日本政府决定效仿纳粹德国 , 于1939年出台了电影法 , 憋着一股劲想要搞个大新闻 。当时日本共有6大电影公司 , 本土电影市场一片红火 。 但日本政府嫌他们觉悟太低 , 只会翻来覆去拍些风花雪月的商业垃圾 , 于是大手一挥 , 借电影法的实施大力整顿电影行业 , 誓要将电影力量纳为国用 , 拍出自己的“国策电影” 。于是 , 6大影业被合并成了3家 。 合并后 , 每家公司每月最多只能拍摄两部电影 , 开拍前还必须将剧本送至内务省或陆军报导部进行审查 。 为了完成政治任务 , 内务省或陆军报导部甚至可以随意征收其中任意一家影视公司 , 在对演职人员的使用上也有绝对的话语权 。电影法实施没多久 , 日本电影市场便遭遇了史诗级熔断 。 题材单一的政宣电影逼得老百姓远离影院 , 内务部和陆军报导部除了跳脚骂娘 , 一点办法没有 。最后居然还是海军马鹿拉了他们一把 。1941年底 , 轰炸珍珠港军部当机立断 , 决定拍成电影和动画“歌颂大日本帝国” 。 于是 , 计划中的政宣大片《夏威夷·马来海海战》于1942年底上映 。 这部影片的前108分钟无聊透顶 , 但最后8分钟的战争场面却无比惊艳 。
而这8分钟的战争场面正是通过特摄技术实现的 , 实现它的人 , 就是日后被称为“特摄之神”的圆谷英二 。 为了完成这段8分钟的史诗 , 圆谷英二和同事们前前后后做了几百个不同比例的模型 。 其中最大的一个场景 , 里面所有模型铺开足足6000平方米 , 大小相当于14个标准篮球场 。如此疯魔的付出 , 让圆谷英二积累了大量的特摄经验 。 而那段8分钟的特摄片段也让《夏威夷·马来海海战》成了二战期间日本最出名的“国策电影” 。 连见多识广的美军都认定该片使用了真实素材 , 登陆后逼着日方交出所谓的“纪录片胶卷” 。特摄火了 , 圆谷红了 。 但他们也要接受日本战败的现实 。核爆战后 , 为了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 日本宪法第9条明确禁止本土电影公司制作表现激烈战争场面的娱乐影视作品 。 这一纸禁令 , 将刚冒头的特摄技术一下打入了冷宫 。 圆谷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去 , 他因为在战时参与制作“国策电影”于1948年被东宝株式会社解职 。心怀特摄梦的圆谷于同年成立了“圆谷特殊技术研究所” 。 他在等一个机会 , 一个让特摄翻身的机会 。1954年3月1日凌晨 , 美军在比基尼环礁秘密进行了一次氢弹实验 。 实验产生的放射性降尘飘落到了160公里之外的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号上 。 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 , 船上23人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 , 其中一人在半年后死于急性放射病 。
由于日本正处于被美国全面托管的历史时期 , 双方立场一致决定冷处理此事 。 抗议声没有在庙堂里响起 , 却在民间激起了千层浪 。 各地本就风起云涌的反美思潮 , 在“第五福龙丸事件”的催化下 , 连带着两次核爆带来的痛苦 , 以及战败的屈辱 , 被山呼海啸般的释放了出来 。越是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 , 人民群众越是需要挺身而出的英雄 。这时已被东宝返聘的圆谷站了出来 , 这个机会他已经等了太久 。 和他一起站出来的还有导演本多猪四郎、制片田中有幸 。 为了应对严苛的审查制度 , 田中决定在故事框架上借鉴美国科幻片《原子怪兽》 , 将“第五福龙丸事件”改编成一个“远古巨兽被氢弹实验唤醒后登陆东京并大肆破坏”的科幻片 。而圆谷团队则在此基础之上 , 将巨兽设定成了一只混合了霸王龙、禽龙和剑龙特征的远古海陆两栖怪兽 。 在设计怪兽的头部和皮肤纹理时 , 圆谷又分别参考了核爆后的蘑菇云形状及核爆幸存者的斑驳皮肤 。为了缩短拍摄周期减少制作成本 , 圆谷决定放弃使用欧美惯用的“静态模型逐帧拍摄”手法 , 转而让演员穿上怪兽皮套 。 剧组起初还替圆谷捏了把汗 , 但很快就给他跪下了 。 特摄团队制作的皮套足足200多斤 , 看上去厚重感十足 。 皮套粗糙坚硬的表面也很有质感 , 扭曲的纹理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为了让怪兽在镜头前更有真实感和压迫感 , 圆谷还大胆运用了在当时并不常见的拍摄手法 , 如延时摄影、高速摄影、摇拍摄影 。1954年11月3日 , 这部以“反战与核恐惧”为主题 , 集合了三人创意和心血的怪兽大电影在日本上映 。 这部现象级电影吸引了近961万人走进电影院 , 整个列岛为之一震 。 电影中那只毁天灭地的怪兽成了整个日本社会的泄压阀 , 一举释放了民众心中积蓄已久的不安和愤怒 , 也重新唤起了他们自二战后便被阉割的雄性精神 。
推荐阅读
- 日本军事演习拿我国内政当借口的背后?
- 日本制造为何由盛转衰,美帝的围堵制裁-东芝事件
- 日本领头的亚洲都已不复存在
- 日本服装品牌名古屋店被挤爆 日网民:以为是中国
- 日本青年抢着住9㎡蜗居 室内空间一应俱全超方便
- 日本排放福岛核废水将毒害全人类
- 日本新冠疫情恶化
- 低素质,日网民:以为是中国,结果是日本
- 在华大型日企:不可能撤出中国
- 日本第一酱油品牌,靠什么成为美国酱油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