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夜读】山陕会馆
那个周末的上午 , 我坐在山陕会馆信手拈来《读史》 。 偶尔 , 紫丁香的花瓣飘落在书页上 。
嗅着淡淡的花香 。 抬头 , 四望幽静的山陕会馆 , 古井 , 花香 , 历史 , 臆想及美丽的潜藏 , 融成一团 , 弥漫于大殿及书吧间 , 使人陡生敬意 。
一
山陕会馆 , 位于古城西宁城中区兴隆巷 , 为河湟谷地一处颇具影响的古建筑群 , 历史上是山西、陕西两地商贾笃乡谊、通商情、祀财神的场所 。
据史料记载 , 位于古城西宁兴隆巷的山陕会馆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 , 由晋秦商人于古城东门外集资修建 。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 , 在战乱中遭到焚毁 。 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 山陕商人在城内后街(今兴隆巷)重建……鼎盛时期聚集于此的商家多达五六十家 。 每逢元宵节、中秋节及农历七月二十二日的“财神节”则在此举行聚会 。
山陕会馆坐北朝南 , 由山陕会馆建筑及财神殿院建筑两部分组成 , 占地面积约为十亩 。 会馆由八字墙作为门面的组成部分 , 东西八字墙由须弥座、砖雕花卉壁身、扣瓦顶三部分组成 , 外青砖内土坯材料砌成 , 磨砖对缝工艺讲究 , 八字形状犹如张开的双臂 , 寓意要拥抱和包容一切 。
山陕会馆山门广场北门上悬于右任老先生所书“山陕会馆”大匾 。 山门两旁镌刻着“端木经商全世界 , 陶朱致富大中华”的楹联 。
【财神|【夜读】山陕会馆】越过山门 , 院中设钟、鼓二楼 。 东楼悬大钟一口 , 人称聚将钟 , 亦称“金钟报晓” , 西楼悬更鼓一面 。 二楼与广场高悬的旗帜遥相呼应 。 后为会馆戏台 , 坐南向北 , 为两层 , 两侧建有包厢式的二层楼 , 共三十间 , 名曰“春秋楼” 。 戏台正对三间大殿 , 名为“香厅” , 香厅(过厅、献殿、拜殿)面阔三间 , 进深一间 , 斗拱整洁 , 前檐柱安装门 , 后檐柱通畅 , 与大殿呼应 。 香厅后即为会馆主要建筑“关帝大殿” 。 关帝内塑关羽夜读《春秋》的泥塑 。 关帝殿后为一幽静小院 , 北侧又有一两层楼 , 即“三义楼” 。 三义楼两侧又附设两个小院落 , 分别为财神殿、禅院和议事场所 。
山门、钟鼓楼、戏台、香厅、关帝殿、三义楼沿会馆中轴线依次排开 , 自然形成了四个相互连通又各自独立的院落 。 各殿宇中皆为方砖铺地 , 屋宇金碧辉煌 , 斗拱高翘 , 彩绘焕然 。 整个会馆为清代中式风格 , 布局严整精妙 , 典雅有致 , 显示了晋秦商人的强大经济势力 。
在西面的财神殿前方 , 一口几近干涸的古井 。 曾经 , 我在井口边盘桓良久 , 想象一百三十年来在它身边发生的一切 。
“祖先们因预言而退入/那条信仰与欲望激辩的河流/……/体验另一种冥想的寂静” 。 山陕会馆与位于文化街的文庙相邻而居 。 它们 , 相互映衬 , 彼此佐证 , 构成了一个研修中国文化与哲学的最浓缩、最天然的课堂 。
在这浓缩的天然课堂上 , 我不仅窥见了晋秦商人之富 , 而且领悟了晋秦商贾及河湟谷地的两种声音、两番神貌:包容与诚信 , 尚义与利民 。
二
静 , 是多数古典艺术的灵魂 , 包括历史遗迹在内 。
从正门轻轻步入 , 钟楼 , 香厅、关公殿、春秋楼……一进比一进妥帖 , 一进比一进幽静 。
静而又静 , 加上深而又深 , 这就构成了如今山陕会馆刻意营造的一种隐蔽 , 一种由层层殿宇、缕缕文化围起来的陶渊明和林和靖 。 隐蔽 , 需要厚重的文化与书籍作衬 。 于是 , 在新时代 , 焕然一新的山陕会馆这个历史园林构建了新型的历史文化模型 。 走进会馆 , 游客或读者也遂成了一种动态模型 。
“客子天涯 , 表稀里散 , 情联桑梓 。 ”“四方君子轩车过之 , 亦莫不羡山陕人士奉圣为格也 。 ” 在山陕会馆的日子里 , 我和许多游客一样 , 来寻景 , 寻史 , 更是我与友人时常寻觅山陕会馆历史与关圣帝的切入口 。
据史料记载 , 青海在明末清初时还奉行“藏不入汉 , 汉不入藏”的贸易原则 。 至清乾隆年间 , 晋秦商人以冒险精神进入青海 , 并深入藏区贸易 。 到清光绪后期晋秦商人多达千人之多 , 民国时期更为兴盛 。 于是就有了“山陕客娃半边城”之说 , 甚至民间也有了“先有晋益老(商号) , 后有西宁城”的说法 。 山陕会馆作为晋秦商人的驿站 , 团结了晋秦地域的商人和众多的行业商 。 在互通商情、维护同乡和同业商人利益、调解商业纠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在过去 , 在西宁文化极度缺乏的年月 , 山陕会馆承担着群众休闲、娱乐的功能 。 “你闲的莫(没)事干 , 不会到隍庙里浪(逛)去、会馆(山陕)门上转去 。 ”那年月 , 平日里山陕会馆门前广场上说书、拉洋片、卖香烟、瓜子的颇为热闹 。 如遇到唱戏时 , 小商小贩游客云集 , 人气极为旺盛……
虽说如今的山陕会馆没有了昔日的热闹 , 但它并不是隐退于历史 , 而是成为古城西宁新时代转折的大文化思维之地——
“彻胆长存义 , 终生思报恩 。 威风齐日月 , 名誉振乾坤 。 忠勇高三国 , 神谋陷七屯 , 至今千古下 , 军旅拜英魂 。 ”在华夏大地 , 天下最多的庙宇是关帝庙 , 天下最多的会馆是晋商会馆 。 据2007年1月1日出版发行的《山陕会馆》一书记载 , 全国各地目前还“健在”的山陕会馆共有13座 , 且都建有关帝庙 , 其中包括古城西宁的山陕会馆 。
在中国版图上 , 晋秦两地隔河相望 , 两岸人民互有往来 , 互相贸易 。 由于生活习惯、思维习惯有共同之处 , 且皆居黄土高坡 , 皆唱信天游与吼秦腔 , 这种地域联系成为他们携手经商的原因之一 。 在经商中 , 晋秦商人都有共同的精神支柱——崇祭关老爷 , 旨为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诚信行天下 , 而义薄云天 。 光耀日月的关帝爷 , 也成了晋商和秦商之精神偶像与守护神 。
据史料记载 , 作为武财神的关羽是山西人 , 故晋商自然第一个推他们的老乡为财神 , 而且以“桃园三结义”来凝聚他们内部的团结 。 又据民间传说 , 生于山西解州的关羽 , 因在家乡杀死为非作歹的恶霸熊虎及袒护恶霸的县令 , 逃至潼关 , 危急之际 , 观音菩萨帮其洗面而改名于陕西潼关……关羽与陕西结缘 , 诠释了“秦晋之好”的内涵——走出“义”和“利”的困惑 , 实现“君子爱财 , 取之有道”的道德自律和行业自治 。
三
“会馆之设 , 有四善焉:以联乡谊明有亲也 , 使以崇明有信也 , 天下人相信、相亲、相敬 , 而持有礼信 , 天下可大治 , 无之何以禁耶 。 ”山陕会馆作为历史的载体 , 不仅是商帮和行会在客居异地的办事机构 , 也是管理流动人口的同乡自治组织 , 更是精神认同、祭祀神灵和偶像崇拜为一体的商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集合体 。
古典与现代融合的书吧 , 静而又静的灵魂 , 及在繁茂的紫丁香及北岛的《读史》意境中 , 古城西宁的山陕会馆 , 这个文化思维转折的空间 , 让我蓦然有悟 , 如醍醐灌顶 , 如荒漠遇泉 , 如沧海见帆 , 进而终于明白——山陕会馆 , 如同西平郡的北禅寺、南禅寺依山而建一样 , “忠、义、仁、勇” , 不论是历史 , 还是现代、将来 , 都是大家必须培养的文化心理 。
凝视财神大殿东西墙壁的《二十四孝》等大型人物彩绘 , 大殿正檐上方悬挂的“中立不倚”匾额 , 及绿袍金甲 , 左手捋长髯 , 右手执《春秋》的关圣……我突然想起了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在黑夜城堡里 , 响起了敲门声 。 在敲门声中 , 麦克白夫妇惊恐之极 。 不是惊恐罪行暴露 , 而是惊恐黎明到来……
观会馆而知春秋 。 在山陕会馆 , 在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 , 我寻觅“晋秦之好”的元素:春秋楼、关帝殿、三义楼……这些符号也让我看到了晋秦“大商人心态” , 听到了新时代的“敲门声” , 也捕捉到了晋商的强健的人格素质——
哥哥你走西口 ,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
手拉着哥哥的手 ,
送哥送到大门口 。
哥哥你走西口 ,
小妹妹我有话儿留:
走路要走大路口 ,
人马多来解忧愁 。
正如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一文中所写:哭是哭了 , 唱是唱了 , 走还是走了 。 我相信 , 那些多情女子在大路边滴下的眼泪 , 为山西终成“海内最富”的局面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
在紫丁香的馥郁中 , 在飘落于《读史》书页的花瓣中 , 我在古井旁静静感悟 , 仿佛又听到了敲门声 。 但这声音 , 不再是麦克白的城堡 , 也不再是木板墙的缝隙 , 而是美得多了紫丁香的馨香、潜心阅读的身影、追赶明天的铿锵……
文/王祥奎
刊发于《青海日报》
责编/顾植霞
监制/魏慧敏总监制/薛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推荐阅读
- 【夜读】豆腐飘香
- 鸡翅家常做法,做法简单 ,汤汁浓郁,美味下饭,真的超赞!
- 炖猪肉时,牢记“3不放”,肉烂味鲜无腥味,香味十足!
- 麦卡锡|美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透露自己曾感染新冠,当时却不知道
- 海带和什么炖是绝配?
- 杨振宁|清华辟谣杨振宁去世消息
- 蒜泥肥牛只需1碗料汁
- 这道菜,我家一周做三次,只需蒸一蒸,每次一大盘不够吃
- 红烧肉最好吃的做法,不用酱油,肉嫩软糯,肥而不腻,特别好吃
- 沃柑|沃柑浸泡保鲜液后直接上市,沃柑到底还能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