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啤酒:网红“大乌苏”与本土品牌的高端化野心

重估啤酒:网红“大乌苏”与本土品牌的高端化野心
文章图片
2019-2020年是啤酒高端化真正意义上的转折点
撰文|宁泊为
来源|元气资本
啤酒 , 一直以来给人“属于市井”的印象 。 这样的印象来自于生活本身 , 而消费场景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
自2017年以后 , 中国啤酒行业的销量便基本稳定在了4500万千升的水平 , 这个数据尽管只是美国的40% , 但已经是日本的80%、韩国的90% 。
“这个市场已经饱和了” , 几近于0的行业增速似乎让啤酒市场渐渐远离了我们的视野 , 但如果你足够贴近这个市场 , 其实变化已在潜移默化地发生 。
增资重庆嘉酿:一笔划算的买卖
两日前 , 重庆啤酒发布了这样一则公告 , 引起了我的注意 。 这是一则重大资产购买草案 , 具体方案包括了三个内容:
1.重庆嘉酿股权的转让:重庆嘉酿以48.58%的股权对价6.43亿元;
2.重庆嘉酿增资:重庆啤酒以重啤拟注入业务(对价为43.65亿元)认购 , 嘉士伯咨询以A包资产(对价为53.76亿元)认购 , 完成后重庆啤酒持有重庆嘉酿51.42%的股权 , 嘉士伯咨询持有重庆嘉酿48.58%的股权;
3.重庆嘉酿购买B包资产:对价为17.94亿元 , 分两期支付 。
简单分析一下这项方案里所含的意思 。 股权转让 , 指的是嘉士伯香港向重庆啤酒出售和转让、重庆啤酒向嘉士伯香港购买无任何权利负担的重庆嘉酿48.58%的股权 , 对价6.43亿元 , 完成后重庆啤酒持有重庆嘉酿100%股权 。
增资 , 指的是重庆啤酒以重啤拟注入业务(对价为43.65亿元)认购一定比例的重庆嘉酿新增注册资本 , 嘉士伯咨询以A包资产(对价为53.76亿元)认购一定比例的重庆嘉酿新增注册资本 , 该增资完成后重庆嘉酿注册资本增加 , 重庆啤酒持有重庆嘉酿51.42%的股权;嘉士伯咨询持有重庆嘉酿48.58%的股权;
嘉士伯啤酒厂向重庆嘉酿出售和转让、重庆嘉酿向嘉士伯啤酒厂购买无任何权利负担的B包资产 , 对价为17.94亿元 , 完成后重庆嘉酿股权比例不变 , 但资产规模增加 。
也就是说 , 整个交易中共需支付的现金为24.38亿元 , 考虑到重庆嘉酿的股权结构 , 重庆啤酒实际出资15.66亿元 , 嘉士伯咨询出资8.72亿元 , 整体出资额度低于预期 , 是一笔性价比极高的买卖 。
为什么我认为性价比高?这里面的对价其实挺有讲究 。 拟注入资产以收益法估值 , 估值水平在10.7-11.9倍之间 , 远低于A股啤酒行业估值以及近期行业并购估值 。
我们试着对各项资产同时采用了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评估 , 最终考虑到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需培育和完善 , 市场法中价值乘数受可比公司股价波动影响较大 。 于是 , 收益法得出的评估结果能够更科学、更具体、更客观地反映委估资产市场价值 , 因此以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最终评估结论 。
此次资产注入虽然涉及资产包较多 , 但各项资产估值差距不大 , 以调整后的2019年静态市盈率来看 , 各项资产估值在10.7-11.9倍之间 , 以2020年市盈率来看 , 在9.18-13.22倍之间 。
此次资产估值水平远低于啤酒行业现有估值水平 , 以及近期食品饮料行业并购估值水平 , 具备性价比 。
【重估啤酒:网红“大乌苏”与本土品牌的高端化野心】嘉士伯的增量机会
这笔买卖之所以引发元气资本的兴趣 , 原因是背后所代表的增量机会 。
2019年拟注入资产销售收入和销量分别为70.55亿元和155.43万千升 , 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24.0%和12.7% , 吨价为4538.9元 , 同比提升10.1% , 拟注入资产属于量价齐升的优质资产 。
2019年拟注入资产收入和销量分别比上市公司重庆啤酒高97%和64.7% , 体外业务规模大于上市公司现有业务规模 。 我们以2019年业绩为基础 , 考虑代加工的影响 , 简单计算后 , 2019年嘉士伯中国整体的销售收入规模约为100亿元 , 较重啤增加180% , 总销量规模约为234万千升 , 较重庆啤酒增加148% , 吨价提升至4282.44元/千升 , 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 更加符合产品结构升级的大趋势 。
资产注入完成后重庆啤酒旗下的啤酒厂由原来的9家增加到20家 , 实际产能由120万千升增加到接近300万千升 , 为公司规模和业绩扩张打下基础 。 嘉士伯在国内的核心业务均注入到了重庆嘉酿身后上 , 重庆嘉酿将整合嘉士伯在国内的优质资产和全部业务单元 , 重庆啤酒将反映嘉士伯在国内的经营和发展情况 。
单就品牌组合来说 , 嘉士伯在国内的实力并不弱 。 既有嘉士伯、乐堡、K1664等国际高端品牌 , 又有强势区域品牌如“乌苏”、“大理”、“风花雪月”、“西夏”、“天目湖”等 , 可以实现品牌优势互补 , 有了资源优势 。
2018和2019年收入分别为40.29和54.37亿元 , 2019年同比增长34.97% , 远高于行业整体增速和中高端啤酒规模增速 。
高档啤酒带来的量价齐升是假命题吗?
2010-2019年 , 我国高档啤酒销量从118增长到449万千升 , CAGR为16.0% , 远高于同期中档(6.4%)及低档(-2.6%)啤酒的销量增速 。 2019年高档啤酒销量增速放缓到3.1% , 主要因夜场渠道受政策影响及宏观经济波动 , 按照元气资本的估计 , 高档啤酒的增速应维持在10%左右 。
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高档”的划分 , 中国高中低档划分的价格带为非即饮7元/升和14元/升 , 美国划分的价格带为2.40美元/升和1.45美元/升 , 日本划分的价格带为610日元/升和410日元/升 。
重估啤酒:网红“大乌苏”与本土品牌的高端化野心
文章图片
来源:元气资本调研数据统计
2019年百威英博占据了中国高档啤酒市场44.2%的销量 , 嘉士伯作为第二名市占率为9.6% 。 由于啤酒舶来品的属性 , 外资的产品组合更具有品牌优势 。 在2010-2019年持续经营高档酒的企业中 , 百威英博、嘉士伯、青岛啤酒、喜力的高档酒市占率分别-3.4、+2.8、-7.6、-0.5个百分点 。
嘉士伯份额提升的趋势更明显 , 且保持稳步向上趋势;百威英博的高档酒市占率保持了较大的领先优势 , 但因为主要销售的场所在夜场 , 自2019年起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 。 青啤在2018年前更重视整体份额 , 因此更多精力聚焦在中低档份额争夺上 , 在2018年前高档市占率下滑明显;喜力品牌力强 , 但渠道较薄弱 , 表现较平稳 。
对比高中低档全面布局的四家全国性啤酒企业各自的产品结构 。 百威英博得益于百威大单品在夜场的强势 , 其高档酒占其27%的销量;嘉士伯拥有嘉士伯品牌、1664等国际高档产品 , 再配合本地的高档品牌发展 , 高档占比也达到了16%;而华润和青啤由于高档化起步较晚 , 高档酒销量占比不到5% 。 而从中低档看 , 由于嘉士伯率先进行产品结构升级 , 将低档向中档提升 。 因此其腰部产品突出 , 中档占比达到35% , 低档占比不到50% , 优于其他三家啤酒企业 。
重估啤酒:网红“大乌苏”与本土品牌的高端化野心
文章图片
来源:元气资本调研数据统计
嘉士伯必须要“东进”
即便数据、结构都证明了高端化市场却有可为 , 但中国的啤酒市场还有一道绕不过去的门槛:地域壁垒 。
这其中既包括渠道壁垒、资金壁垒、广告壁垒等等 , 如果只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折腾 , 很难会实现单个公司的量价双升现象 。
嘉士伯的基本盘在西部 。 自1978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 , 通过一系列收购和投资 , 在云南、新疆、重庆、宁夏等省份进行产能布局 。 南部和东部市场主要依靠广东惠州工厂、江苏天目湖工厂和安徽天岛工厂覆盖 。 虽说目前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 , 但主要贡献仍然来自于西部市场 。
受益于正确的高端化战略 , 2014年嘉士伯中国在销量下滑7%的情况下 , 吨价提升了10% 。 随后的2016-2019年 , 嘉士伯中国的吨价均保持了5%以上的有机增长 , 且2017开始逐年加速 。 2019年嘉士伯中国的均价超过4000元/吨 , 比国产龙头华润和青啤分别高出38%和17% , 主要就得益于其优秀的产品结构 。
我们可以将产品大致分为5类:超高端主要包括凯旋1664以及精酿啤酒风花雪月和京A , 高端主要包括嘉士伯及风花雪月 , 次高端为乐堡和红乌苏 , 主流+和主流为地方强势品牌大理、重庆、西夏、绿乌苏 , 折扣为天目湖等弱势地方品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