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草百年|竟记载了两个诺贝尔奖成果,中医有没有用?东晋一部中医经典( 二 )


科学研究表明 , 恙虫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 是由感染了一种叫“东方立克次氏体”的病原体引起的 , 而“东方立克次氏体”无法直接感染人类 , 需要一个叫恙虫(又称恙螨、沙虱)的媒介 。 恙虫的幼虫叫恙螨 , 但恙螨有好几百种 , 其中只有颜色发红的红恙螨和地里恙螨才会传播恙虫病 。
那么 , 葛洪的“沙虱”与查尔斯·尼柯尔的是不是同一种呢?在《朴子内篇登涉》中 , 葛洪描述沙虱说:“其大如毛发之端 , 初著人便入其皮里……可以针挑取之正赤如丹 。 ”这是世界上对恙虫病最早的记载 。
可见 , 葛洪的著作要比诺奖得主要早了1600年之久 , 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以及中医的博大精深!
屠呦呦是中国的骄傲 , 她的成果由来我们都已熟悉 , 即受到了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 , 以水二升渍 , 绞取汁 , 尽服之”启发 。 鲜为人知的是 , 在诺贝尔颁奖时的演讲中 , 屠呦呦还提到了一件事 , 依然是这段文字的启发 。
屠呦呦: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 , 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 , 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 , 以水二升渍 , 绞取汁 , 尽服之’的截疟记载 。 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 , 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
葛洪记载的内容 , 尽管比较含糊 , 但指明了两个方向:一是青蒿可以治疗疟疾 , 二是应该是常温榨取青蒿汁 , 尤其后一点 , 屠呦呦“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 进而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
可见 , 面对世界性的疟疾难题 , 古人智慧和流传千载的中国古代医书 , 给了现代科研人员两个关键的启示 。
值得一提的是 , 随着中医效果越来越显著 , 成功解决了不少西医难题 , 如今中医反而在世界范围内也越来越受欢迎 。 可笑的是 , 在国外愈发流行的中医 , 却在中国饱受质疑 。
参考资料:《晋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