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志』《读书》首发 | 王正原:天人与“成神”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读书》首发 | 王正原:天人与“成神”
编者按
“天人合一”是个一言难尽的概念 。 普鸣(Michael J. Puett)在《成神:早期中国的宇宙论、祭祀与自我神化》( To Become a God: Cosmology, Sacrifice and Self-Divination in Early China )一书中的辨析 , 试图走出中西文明的对立立场 , 脱离西方汉学研究的认识陷阱 。 王正原指出 , 普鸣在方法上的阙漏之处在于忽视了历史的整体性与活力;而在我们分辨不同层次的“天人关系”时 , 亦可再辨何为“己” , 何为“中西” 。
天人与“成神”
文 | 王正原
(《读书》2020年5期新刊)
一
哈佛大学东亚系和人类学系双聘教授普鸣(Michael J. Puett)著有《成神:早期中国的宇宙论、祭祀与自我神化》( To Become a God: Cosmology, Sacrifice and Self-Divination in Early China ) 一书 。 “成神”一语引人入胜 , 似在暗指某种跨越人神界线的“东方式”信仰和实践 。 在惯常理解下 , 西方传统中人神相分 , “成神”似不可思议:阿基里斯确知其非神而必死的命运后 , 只好以里拉琴自我放逐;权盛如奥古斯都者 , 在自我神化的描摹中 , 也不得不保持克制谨慎;《创世记》中 , 蛇诱惑夏娃食智慧之果时 , 许诺她将“如神一般” , 但这只是虚妄 。 对比之下 , 中国古贤多追求“天人合一” , 不少还相信人可成神 。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文明与“西方”的截然对立?所谓“天人合一”是中国早期文明的根本气质吗?表面上看 , “成神”一语应和了中西文明对比的既有定见 , 但普鸣的实际看法却与此大相径庭 。
本文插图
《成神》封面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edition (6 Aug. 2004)
普鸣明确指出 , 我们不应如韦伯那样 , 以为儒教的此世论意味着“中国宗教”缺少孕育资本主义所需的人神张力 , 我们也不应如葛兰言之类的文化本质主义者那样 , 以为中国上古思想中存在着西方一向缺乏的“天人合一精神” , 或如文化演进主义者那样 , 将“天人合一”视为中国思想演化的路径——但它注定不能通向彻底的“理性化” 。 无论是韦伯对新教伦理和儒教的对比 , 抑或其他 , 都出于文明对立的立场 , 而将中国文明想象成圣俗、人神不分的 。 在普鸣看来 , 这些以对立代替比较的做法 , 设下了诸多认识陷阱 。
本文插图
普鸣近照(来源:www.thecrimson.com)
普鸣将其犀利攻击止于学理的论争 。 不过 , 本书的字里行间 , 不免散发着隐忧:暂不论中国文明中天人究竟“合一”或否 , 文明对立先行的立场 , 总意味着对古代文明的修饰 。 这种修饰作为一种现代话语 , 渗入了我们的生活 , 规定着当下的文明格局 。
虽然本书的攻击大多直指西方的汉学研究 , 但亦应引发国内学人的省思 。 韦伯主义、文化本质主义及演进主义云云 , 作为“对比术”与“东方学” , 同存在于西方与东方——“国学”研究或许即是作为一种现代意象而得到扩张的 。 而“天人合一”这一说法 , 早已如神话般萦绕在我们耳旁 , 与我们的文明焦虑共鸣着 。 长久以来 , 我们既需理解自己进入现代的坎坷与身处现代的迷茫 , 还需树立我“国族”优越于西方的品质 。 “天人合一”这个意象 , 似乎是在满足我们对古今文明的双重需要中得以凸显的 , 而与历史本身有别 。
二
那么 , 普鸣将如何克服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文明对比立场呢?
他给出的办法是 , 无成见地从独立文本出发 , 提炼其中的宇宙观“主张”(claims) , 并尝试恢复不同主张在历史中产生的效力 。 用这种办法 , 他考察了商周以至西汉时期天人关系的流变 。
推荐阅读
- 男士穿衣搭配杂志|原创 杨洋帅气造型,轻松驾驭个性风格,时尚表现力很出众
- 凤阳读书|孙悟空到底怕不怕三昧真火?
- 婚姻与家庭杂志|“恼羞成怒”背后,原来有这么多秘密
- 老毕|为什么有的同学家境不是很好,还不用功读书?
- 汽车|极星2首发版7月交付 关于安全有必要再强调几句
- 趣头条|2021款宝马M5改款渲染图曝光 6月即将首发 EV纯电版或2024年问世
- 七贤一凡|学海无涯 ,读书有法——七贤镇赤庄完小 徐军花
- |新车速递|重磅消息!比亚迪汉将在齐鲁车展山东首发亮相!
- 北京趁早读书会|北趁经典共读总结 | 没想到最后凶手竟然是他
- 易象读书|陈忠实:马罗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