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本病论篇第七十三(续八)

《黄帝内经》本病论篇第七十三(续八)黄帝曰:人气不足 , 天气如虚 , 人神失守 , 神光不聚 , 邪鬼干人 , 致有夭亡 , 可得闻乎?岐伯曰:人之五藏 , 一藏不足 , 又会天虚 , 感邪之至也 。 人忧愁思虑即伤心 , 又或遇少阴司天 , 天数不及 , 太阴作接间至 , 即谓天虚也 , 此即人气天气同虚也 。 又遇惊而夺精 , 汗出于心 , 因而三虚 , 神明失守 。 心为群主之官 , 神明出焉 , 神失守位 , 即神游上丹田 , 在帝太一帝群泥丸宫一下 。 神既失守 , 神光不聚 , 却遇火不及之岁 , 有黑尸鬼见之 , 令人暴亡 。人饮食、劳倦即伤脾 , 又或遇太阴司天 , 天数不及 , 即少阳作接间至 , 即谓之虚也 , 此即人气虚而天气虚也 。 又遇饮食饱甚 , 汗出于胃 , 醉饱行房 , 汗出于脾 , 因而三虚 , 脾神失守 , 脾为谏议之官 , 智周出焉 。 神既失守 , 神光失位而不聚也 , 却遇土不及之年 , 或已年或甲年失守 , 或太阴天虚 , 青尸鬼见之 , 令人卒亡 。注解:黄帝说:如果人体内阴阳五运六气虚弱不足 , 则如同天气虚弱就会有邪气侵犯是一样的道理 , 人的精气神就会失守 , 精气神的光芒就不会在人体内聚集在一起 , 形成一个运行的整体 , 邪气就会像传说中的鬼一样吸干人的气血 , 导致有的人会夭亡 , 我能够听听其中的道理和知识吗?岐伯说:人的五脏之气 , 如果其中有一脏气血不足 , 又再遇上司天之气虚弱不及 , 就会感染邪气 , 诱发邪气侵犯人体 。 人思虑一些忧愁的事情即会伤心 , 又或是遇到少阴君火司天之年 , 司天之火气运数虚弱不及 , 太阴作接间至 , 这即是所说的“天虚” 。 人若经常思虑忧愁的事情 , 人体的心脏气血就会虚弱 , 又遇上上方司天少阴君火之气虚弱之年 , 这即是人气、天气同虚 。 如果又遇到惊恐的事情而被夺精 , 经常一身汗 , 惊乃是从心而出 , 因而叫做三虚 , 心神就会失守 。 心譬如为群脏器之君主的职位 , 神明之气由此而出 , 心神之气失守其位 , 即会导致心神之气游于上丹田 , 也就是泥丸宫下 , 居上而不下 , 不司守护心脏之气的正常运行 。 心神之气既然失守 , 不再守护心脏 , 而心神火气的光芒就不会再聚集在一起共同保护心脏 , 却又遇到火气虚弱不及之年 , 就会有水邪之气侵害 , 使人突然死亡 。 (黑尸鬼喻水邪之气 , 水对应的是黑色 , 邪气吸食人的气血 , 和人们杜撰出来的吸血鬼一样吸食人的气血) 。人若饮食不节 , 劳倦过度就要伤脾 , 又或者遇到太阴湿土之气司天之年 , 司天之土气运数虚弱不及 , 即少阳作接间至 , 这即是所谓的天虚 。 人若经常饮食不节制 , 劳倦过度 , 人体的脾脏气血就会受到伤害 , 又遇上上方司天太阴湿土之气虚弱之年 , 这即是人气也虚弱、天气也虚弱 。 又遇到饮食过饱而出汗 , 汗即是从胃而出 , 醉饱又过夫妻生活而汗出 , 汗即是从脾所出 , 因而叫做三虚 。 脾神土气就会失守 , 脾脏为谏议之官 , 智慧周密之气由此而出(因此脾脏对应的是脑部智慧周密的那些细胞) , 脾神之气失守其位 , 脾神之气既然失守 , 不再守护脾脏 , 而脾神土气的光芒就不会再聚集在一起共同保护脾脏 , 却又遇到土气虚弱不及之年 , 或已年或甲年失守 , 或太阴湿土司天之气虚弱 , 就会有木邪之气侵害 , 使人突然死亡 。 (青尸鬼喻木邪之气 , 木气对应的是青色 , 木克土) 。 (待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