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品中的机体造型设计是否已经形成严谨化的理论体系(12)


剧场版1《东京毁灭战》的核心冲突是在描述计算机病毒的所能造成的巨大威胁,在本片上映的1989年,互联网才刚刚萌芽,可以说这部片子已经非常有前瞻性了。
1993年上映的剧场版2《和平保卫战》深刻对 全球化格局下的局部战争进行了反思。表面上是描写日本激进右翼想要通过对东京的恐怖袭击对民众造成战争的假象来下克上修宪让日本逐渐脱离美国军事管控,实际上是在向大众揭露资本主义全球化格局下其他国家的战争其实是与全世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即使是和平的社会也只是掩埋了经济危机的假象。这部片子最神的地方就是剧中发生的一系列恐怖袭击背景和后来发生的美国911事件(2001年)的阴谋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2002年上映的剧场版3《废弃物13号》则是一反常态,通篇都是用原作中的配角当作主角登场的, 这部完全是警探悬疑片视角,主角一行和机械警察这些以往以机器人战斗为卖点的内容则是在片中最末尾才登场,变成了客串式的配角。这部片子则是在讨论赛博朋克题材中常见的基因改造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危机相关内容。
当然以上这些作品都在有意无意的表达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日本社会格局的各种缺陷,官僚主义,警察机关与自卫队互争权利,受美国各方面的辖制,广场协议过后的经济泡沫等等。

另外富野由悠季之外编剧的高达系列中,近几年我比较喜欢的是《机动战士高达 雷霆宙域》系列。
科幻作品中的机体造型设计是否已经形成严谨化的理论体系


本作改编自太田垣康男的同名漫画,看过这位作者其他漫画的朋友应该知道,他的作品都比较的硬核,每部作品都拥有完整的世界观,军事题材下的政治格局描写非常的细腻,并且关于科技的描写更是拥有非常完善的逻辑。

尤其是《月亮的距离》中的中美太空竞赛,各大国政治博弈,大企业如何取代国家政府在月球殖民地进行自治,不同阵营军火研发背景下的战术思想会给兵器带来完全不同的思路和外形,对各个阶段武器发展的脉络也很完整,一两个科技点突破可能会引发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等等。
科幻作品中的机体造型设计是否已经形成严谨化的理论体系

科幻作品中的机体造型设计是否已经形成严谨化的理论体系

科幻作品中的机体造型设计是否已经形成严谨化的理论体系

科幻作品中的机体造型设计是否已经形成严谨化的理论体系



另外这位作者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对战术细节的描写可谓是非常硬核,他早年就画过另一部近未来科幻机甲题材作品——《前线任务》。
科幻作品中的机体造型设计是否已经形成严谨化的理论体系

前线任务中的机甲没有完全拘泥于人类这一外形,而是更加的贴近真实的采用了昆虫形态的多足结构或者根据沙漠地形采用了上半身人形下半身用气垫取代双腿的结构。
科幻作品中的机体造型设计是否已经形成严谨化的理论体系

由于人形机甲的尺寸并不大(5米左右),一方面很多作战环境下面对的都是步兵,另一方面为了减轻重量提升机动性,所以外装甲上包裹了一层类似防弹衣的纤维织物,而没有采用硬的复合陶瓷或金属装甲结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