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 , 我国有一半成人正在迈向糖尿病 。 现如今 ,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越来越年轻化 , 不幸的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方法能完全攻克糖尿病 。 不过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稳定血糖 , 保护靶器官 , 降低急性或慢性并发症风险 。 关于糖尿病每个人都要了解其相关常识 , 不要走进治疗误区 。
文章插图
【糖尿病|我国一半人正在迈向糖尿病?这不是说笑,牢记这5句话,助你远离它】糖尿病患者需牢牢记住哪几句话?
1、不能大鱼大肉地吃
糖尿病又被称为富贵病 , 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肥胖症引起的 。 最近几十年来 , 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提高 , 吃得越来越精细化 , 但活动量却减少 , 结果引起身体肥胖 , 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 所以需调控好饮食 , 增加粗杂粮比例 , 如燕麦高粱、大小麦和各种杂豆类等 。 控制油盐和加工糖摄入 , 每顿饭只吃7~8分饱即可 , 少坐多动 。
2、多锻炼肌肉能降血糖
肌肉流失是导致人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 , 尤其是30岁后没有锻炼肌肉 , 其丢失速度很快 。 二型糖尿病跟肌肉消失息息相关 , 因为胰岛素发挥降血糖效果离不开胰岛素受体 , 胰岛素受体存在于肌肉细胞上 。 若长时间不锻炼会使得肌肉含量减少 , 胰岛素受体也随之减少 , 不能更好地发挥降糖作用 , 进而导致血糖升高 。 日常生活中应坚持负重锻炼 , 能促进肌肉生成 , 保持肌肉 , 每周至少练习三次 , 每次不能少于30分钟 , 心率需达到170减年龄 。
文章插图
3、控制好体重和腰围
上了年纪后 , 腰围会逐渐增粗 , 体重也随之升高 。 经过研究发现 , 腰围越粗 , 患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就越高 , 如冠心病、脂肪肝以及糖尿病等 。 所以需控制腰围 , 女性腰围不能超过80厘米 , 男性需控制在85厘米 。
4、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降糖
不要指望依靠食物降血糖 , 现在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降糖 , 因为所有的食物进入肠胃道中会快速被消化吸收 , 使得血糖暂时升高 , 只是速度快慢不一 。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在体内消化吸收利用速度因人而异 , 哪种食物易升糖 , 哪种不易升糖 , 只是针对于某个人而已 。 食物摄入种类越多 , 在肠道中通过时间较复杂 , 相对来说升糖速度也比较慢 。 因吃一顿饭不能只吃一种食物 , 即使升糖指数低的也不可以 。 粗粮细粮和荤菜素菜搭配着吃 , 控制好总热量 , 其中包括蔬菜水果和主食等 。
文章插图
5、管理好生活
糖尿病并不是独立的疾病 , 大多数病人伴有高血脂、高血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 , 若想控制血糖还需改变生活习惯 , 积极控制体重 , 管住嘴迈开腿 , 拒绝吸烟酗酒和熬夜 , 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 。
温馨提示
吃饭时做到细嚼慢咽 , 每口饭至少咀嚼20~30下;控制每天总热量摄入 , 调整好饮食结构 , 尽量以素食为主 , 保证营养均衡 , 增加粗粮和杂粮比例 。 调整吃饭顺序 , 先喝汤再吃蔬菜 , 最后再吃主食和肉类 。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 糖尿病|这根血管堵了,离死亡最近!三个预警信号,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 糖尿病|肥胖的人才会出现糖尿病?血糖高就是糖尿病了?别被误导了
-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人的胖与瘦,哪个更容易发生并发症?
- 昆虫|恐龙时代“臭大姐”竟然长巨角?!我国科学家发现亿年前昆虫新物种
- 引进我国没人重视,如今3元一个,阳台种一棵,吃完一茬又一茬
- 新冠疫苗|好消息!我国又一个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 新冠病毒抗体|我国科学家刊发重要研究成果:新冠抗体产生后至少可持续9个月
- 糖尿病|听力不好?很可能是糖尿病在作怪!
- 猪身上最好吃的两块部位,价格是排骨的一半,懂行人看见就买
- 糖尿病|【节气】春分前后糖尿病友重点预防这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