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麻辣烫界的星巴克,杨国福凭什么?( 二 )
同时 , 门店装修不规范、店内环境差、食品质量把控难等问题普遍存在 , 更令杨国福苦恼的是 , “有的加盟商他不服管理 , 可能还要骂人、打人” 。
为了避免加盟商管理不到位可能带来的伤害 , 他酝酿了一次大变革 。
2009年-2010年间 , 杨国福一方面暂停对外加盟 , 另一方面对合作中的加盟商重新考核筛选 , 不符合要求的门店一律重新装修 , 例如一些门店里最早用简陋的架子、塑料盆搭起的简易食品展柜纷纷被淘汰 。
【要做麻辣烫界的星巴克,杨国福凭什么?】2009年的时候 , 杨国福麻辣烫加盟店已超800家 , 加盟费一年可以达到两三百万元 , 暂停加盟相当于损失几百万 。 不止暂停加盟 , 他还大刀阔斧以每年10%的淘汰率 , 剔除不符合标准的加盟商 。 而流失的加盟商也为杨国福埋下了隐患 。
如今撑起麻辣烫江湖半边天的“张亮麻辣烫”就是在那时候做起来的 。 公开资料显示 , 2008年张亮在哈尔滨阿城区开出了第一家“张亮麻辣烫”;之后 , 凭借着“薄利多销”策略 , 加盟门店数不断增加 , 与杨国福的差距也在一步步缩小;截至2009年底 , 加盟门店数就达到了40余家 。
但在杨国福看来 , 当时的改革势在必行 。
“过去 , 我们目的只有一个——要吃饱 。 但是 , 做餐饮要有敬畏之心 。 ”一直以来 , 麻辣烫“脏乱差”的街边小摊形象深入人心 , 他决心撕掉这层标签 。
为此 , 门店管理上 , 杨国福重新设计了品牌形象 , 提出标准化、快餐式麻辣烫的概念;科学选址 , 将拓店选址集中在学校、商业中心 , 甚至机场、高铁站等具有商圈辐射、人流量较密集的区域;为了监督加盟商的服务组建“督察组” , 定时到各个门店暗访 。
文章插图
调整升级后的杨国福麻辣烫门店
同时 , 在公司层面 , 杨国福积极招贤纳士 , 大力吸引专业管理人才 , 完善组织架构 。
为了进一步开疆拓土 , 2014年的冬天 , 杨国福将全国加盟商都召集到南京希尔顿开年会 。 虽说是全国加盟商 , 却基本来自北方 。 他的目的就是让这些加盟商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 到北方以外的广阔市场发展 。
彼时 , 麻辣烫生意主要活跃在北方市场 。 以当时张亮麻辣烫为例 , 虽然其加盟门店也已经达到1500余家 , 但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 , 华北地区公司也才刚刚建立 。
率先决定南下 , 杨国福不仅开出了自己的南方门店 , 更在南方建立起了自己的供应链系统 。 再一次大胆的决定 , 让杨国福迎来了新的转机 。
供应链+零售王牌与张亮麻辣烫主张轻资产运营 , 原料通过外采代替自产 , 只做品牌管理方的经营模式不同;在杨国福看来 , 只有打造自己的供应链体系 , 才能出更标准的产品 , 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 。
2012年-2014年间 , 杨国福一直在国内寻觅食品原材料机械化加工厂 , 都没有下文 。 直到一次韩国之旅 , 终于让他找到了理想中的模型 。
在合作伙伴、韩国最大食品公司希杰的工厂内 , 杨国福看到 , 由篱笆围起的工厂 , 看似简陋 , 实则十分环保、先进 。 厂内空无一人 , 完全机械化生产 , 机器人可以直接将货送至货架 , 整个操作流程都用电脑操控 , “这就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方向 。 ”
回国后 , 他四处寻址 , 最终决定将工厂建在四川成都 。 2015年 , 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成立 , 工厂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 。
也是在这一年 , 杨国福集团总部从哈尔滨搬迁至上海 , 公司正式走出东北 , 辐射全国 , 乃至全球市场 。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 杨国福忙得昏天黑地 , 一半时间在上海处理公司事务 , 一半时间在成都指导工作 。 闲下来的时候 , 他还会去工地监督 , 有时候还自己动手 , 拿锹跟工人们一起干活 , 每天在工地里至少走上3万步 , 整个人都瘦了好几圈 。
推荐阅读
- 食材这么多,你知道怎么搭配出一碗好吃的麻辣烫吗?
- 长春10家好吃到爆的麻辣烫, 错过一家都不行!
- 新年要做一些好意头的年菜,这样做狮子头,难度不大好寓意好
- 看了韩国的麻辣烫,再看中国的麻辣烫,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 春节一定要做这道菜,营养丰富,好看又好吃,招待客人太有面子了
- 麻辣烫这样做太好吃了,想吃什么加什么,15块钱的成本能做一大锅
- 酒桌上,你可以不会喝酒,但不要做这三类人,每一类都是减分项
- 天冷白菜这样吃,我家每年都要做,脆爽开胃,吃上一冬天也不坏
- 吃鸡蛋时不要做这7件事,第一条就很有用
- 冻住了,连西湖都结冰了,还不来碗热气腾腾的麻辣烫暖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