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满汉全席,一定是山珍海味、稀有食材,就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尽是什么甲鱼、猴脑、熊掌等,寻常人家可望而不可及的。其实满汉全席的很多食材都是猪肉,说白了就是把猪肉吃出水准、花样来。
文章插图
其实过去菜品的调味是很单一的,包括满汉全席。辣椒在清朝中期才开始在民间食用,可以说那时很少人吃得来辣,也就很少用到调味上,说明几乎那时候的菜是没辣味的。
另外味精的发明到现在也不过百年左右的历史,当时也没有用味精,食盐等便是当时主要的调味。想想看如果没有辣和味精,菜品上的味自然就淡了很多。
在封建社会,平民百姓有肉吃已经是皆大欢喜,哪能吃出什么味道、档次、花样……所以满汉全席在百姓当中,哪怕就是猪肉经过几道工序的烹制,也显得神秘或富丽堂皇,日常生活中肯定没见过!
文章插图
随着移民文化的影响,四川民间的一些厨师,收集整理各地美食,并运用一些地方调料把菜的味道提升,包括在一些宫廷菜上作一些改良,渐渐地在民间广为流传。加上辣椒的普遍食用,使菜品更富有层次感。
满汉全席中山东菜和浙江菜居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浙江菜多用海鲜,山东菜则多用猪肉。四川地处丘陵,土地肥沃,出产肥猪,加上饮食习惯,所以宴席上多用猪肉。
过去在酒席中烹饪技艺简单、粗糙,它受到来自湖广、江西和陕西移民带进川的下层饮食风格的影响,实际上是各地中馈风味的混合,其精致者以“肉八碗”、“九大碗”为代表。
文章插图
所谓肉八碗、九大碗,是指:大杂烩、红烧肉、姜汁鸡、烩酥肉、烧明笋、粉蒸肉、咸烧白、夹沙肉、蒸肘子。
这九样菜里,我们看到的主要还是受鲁菜影响下的风格,而古典川菜的特色大约只在姜汁鸡和夹沙肉里还保持着,前者充分利用了川姜的辛香,后者突出了甜腻,古典川菜里的麻味至少已经不突出了。
一份同治元年(1862)年的席单上详细列出了菜品,也没有一样含辣的菜,其中列在前面的是“京品”-大杂办,这个“京品”正是受鲁菜影响下发展的北京菜式,而事实上,它们正是满汉全席在民间的简化版。
夹沙肉、咸烧白、蒸肘子、蒸酥肉,都是蒸肉但是味道却各不相同,并且都要经过好几道工序,还讲求配料、颜色、形状、味道等,所以就显得高档、大器……
文章插图
一般来讲蒸菜有个特点,如果是肥肉,做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肥而不腻。另外一般都做得比较精致,因为蒸菜再蒸一次就淡味了,加上本来就味美,所以席桌上的蒸菜是很少剩的。
经典就是经典,这些菜不要说在八九十年代的酒席中是必上的菜,就是在今天如此高品味的生活中,仍然频频出现在席桌上。
今天我就来说说粉蒸肉,显然这道菜也很有创意。粉蒸系列在今天的席上频率也得高的一道菜。根据食材不同,可以做粉牛蒸肉、粉蒸排骨、粉蒸肥肠、粉蒸羊肉……根据口味可做成五香和麻辣。底料有的用土豆、红薯、甜南瓜。
文章插图
食材:五花肉200克左右一份(三线五花)、垫底的可用(土豆、红薯、黄南瓜,切成块)
调料:米粉150、豆瓣酱10、味精4、鸡精4、酱油少许、姜米8、葱花、花椒面2。米粉卖包料的和散装的都可以,价格都差不多。150克的包料可蒸四份,以上调料是四份的料。豆瓣含盐、酱油有盐、一般不再放盐了。
五花肉切成比回锅肉稍厚点的片,码上以上调料,有的料包里有麻辣香料一起倒进去,然后搅动让它们粘合在一起。
推荐阅读
- 它是“补钙冠军”,父母个子不高,儿子长到1米8,就是常吃它
- 冬天,这水果我一买就是8斤,简单煮一煮,润肺止咳是梨的10倍
- 成都超火的苍蝇馆子,在春熙路一开就是35年,等半小时的菜不让加
- 花菜这样做,简单方便,比肉还香,就是太费米饭了
- 辣椒油也就是红油,俗称油泼辣子,怎么做才能色艳而味香?
- 在上海吃粤菜有多贵?众网友:这就是大上海,觉得自己很穷是吧?
- 白酒最怕的“解药”就是它,每家每户都有,酒前吃不怕醉对肝很好
- 来自江西的5种特色美食,吃过3种以上,一看就是地道江西老表
- 羊肉卷一煮就散开,就是假羊肉?很多人对此毫不知情…
- 去奶茶店时,聪明人从不点这“4种饮品”,服务员一看就是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