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新增咖啡企业近1500家,魔都捧红的远不只熊爪咖啡( 二 )
“很典型的是 , 不少咖啡粉丝们为了进博会和蓝山咖啡专程前来 , 希望近距离地接触、认识真正的蓝山咖啡 。 ”他这样说 。
文章插图
由于牙买加蓝山咖啡每年的产量有限 , 因此对徐文勇而言 , 知名度和品牌度的提升比销量上的提升更为重要 。 为了普及咖啡文化 , 他们专门运营了名为“咖啡粉丝”的公众号 , “粉丝数每年都在成倍增加” 。
作为进博会“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之一 , 绿地贸易港的数据显示 , 该平台汇集了来自马来西亚、南非、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哥伦比亚、意大利等10个国家的近100种咖啡产品 , 包括咖啡豆、咖啡粉以及即饮咖啡等 。
其中 , 来自巴西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 成为了进博会期间贸易港销量最高的爆款;来自墨西哥的咖啡豆产品 , 则成了第三届进博会的断货王 。
“我们在第三届进博会前进口的一托盘咖啡产品全部卖空了 。 ” 墨西哥国家商会驻亚太区代表处首席代表山姆·马尔多纳多表示 , 除了咖啡豆 , 墨西哥传统风味的咖啡粉里会加入核桃仁、肉桂、巧克力等 , 形成不同的风味 , 经过进博会上的推介 , 也已有不少经销商和超市感兴趣 , 预计最快会在今年年底前上架 。
马尔多纳多还透露 , 品牌商正在考虑 , 一旦销量做大了 , 将计划出口墨西哥的生豆 , 在中国投资生产咖啡产品 。
在距离绿地贸易港不远的另一家进博会常年展示交易平台——虹桥品汇里 , 国人也可以买到44个进口咖啡品牌、159种咖啡单品 。 在这里 , 总共27家咖啡供应商中 , 超过三分之一为进博会的参展企业 。
魔都人偏爱咖啡豆
“我觉得上海对于咖啡的消费能力还是蛮强的 。 ”同时把意大利咖啡豆、咖啡粉、咖啡胶囊和速溶咖啡引入中国市场的郑丽艳发现 , 在上海卖得最好的不是速溶咖啡 , 而是咖啡豆 。
咖啡文化在国内的渗透率还不高 , 但上海的咖啡文化成熟度由此可见一斑 。
马尔多纳多对于上海的咖啡消费市场也颇为意外 。 他表示 , 来绿地贸易港选购“进博同款”的上海市民中 , 不少是叔叔和阿姨辈的消费者 , 他们也更倾向于选购咖啡豆 , 回家现磨现泡 , “阿姨说不喝‘三合一咖啡’ , 喝清咖更健康也有品位” 。
回到国内两年多 , 郑丽艳明显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大家对咖啡的认知度越来越高 , 现磨咖啡才是他们最爱的选择 。 ”
这样的市场偏好 , 也让大量的进口商展开了颇具针对性的补货行动 。
文章插图
咖啡豆在上海的热销 , 让咖啡机也迎来了高速增长 。 意大利德龙家电有限公司在今年的进博会上 , 展出了全球首发的一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冰咖全能机 , 一台售价超过6000元 , 在京东却轻松做到了月销150台的业绩 。
用德龙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宗延平的话来说 , 和家用咖啡机每年30%的增长速度相比 , 商用咖啡机更是以倍数级的增速在国内爆发 , 原因是越来越多的精品咖啡馆出现在了上海街头 。
今年的进博会上 , 有的咖啡机价格高达4万至5万元 , 但参展商坦言“不愁卖” 。 中国的咖啡市场在未来5至10年内还将继续飞速增长 , 这是参展商们的一致判断 。
早在首届进博会结束的一年里 , 上海咖啡馆数量就增至7800多家 。 如今在大众点评网搜索上海地区的“咖啡”二字 , 则出现了近万个结果 。 上海滩的咖啡味正在因为进博会而变得越来越浓郁 。
国内咖啡文化的主力推广者当数星巴克和Costa这些国际化的咖啡连锁品牌 。 对于大量的进口咖啡商而言 , 他们希望在这一基础上做出咖啡的品质 , 推广精品或个性化咖啡 。
“按照受教育阶段来类比 , 现在更多的人对咖啡的认知已经从小学进入了中学阶段 。 ”徐文勇说 , 虽然一家咖啡品牌的销量和实际收入暂时不一定有明显增长 , 但作为见证当地消费者快速成长的咖啡人士 , 自己还挺欣慰 。
推荐阅读
- #美食说出“新年好”#400次咖啡
- 即有着浓浓的咖啡味,又有着黑麦香,日式咖啡黑麦盐面包值得一试
- 你常喝的三合一速溶咖啡,可能不健康
- 文汇时评|海派城市品格,淬炼于你手边的这一杯咖啡
- 藏在巷子的「延边料理」,靠一碗牛肉汤,让深圳人追了23年……
- 陆家嘴街道生活日记——报名!来陆家嘴“活力102”学经典咖啡制作
- 三亚美食攻略|23年的海鲜老字号一定要吃
- 咖啡杯之于咖啡,相当于葡萄酒杯之于葡萄酒
- 上市3年市值194亿,收入曾是茅台3倍,陪跑18年后终成霸主
- 秘密酝酿3年,成牛栏山最强对手,这匹低调的光瓶黑马发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