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光大保德信明星基金经理相继离任 “股弱债强”畸形现状亟待改变( 三 )


这种前热后冷的“创新”变化背后 , 《红周刊》采访人员注意到 , 这或许和基金公司高层的频繁变更有着直接的关系 。 11月7日 , 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告公司董事长变更 , 原董事长林昌卸任 , 由刘翔出任代理董事长 。 此前8月1日 , 公司的副总经理李常青也因个人原因离任;而今年引发外界广泛关注的是总经理的变更 , 在2月份 , 林昌曾经接替包爱丽出任公司的代总经理 , 之后的7月份 , 刘翔又出任公司总经理一职 。
包爱丽管理光大保德信基金大约3年半时间 , 这位昔日在国投瑞银曾辅佐尚健高举创新大旗的女将 , 在光大任总经理期间对于权益类产品的发展似乎思路不多 , 直观体现在近几年权益类产品的创新乃至于权益类基金经理的引进和现有人员潜力挖掘力度不足 。 以前文提到的魏晓雪为例 , 实际在今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 , 她仅仅管理着光大新增长一只产品,这与同业稍有名气的基金经理普遍“一拖多”现象明显不同 。
此外 , 从公司两大类产品的发展来看, 光大保德信基金还存在明显的“重债轻股”问题 。 2015年开始 , 公司通过做大固收类产品而在规模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 在包爱丽担任总经理期间 , 公司基金资产净值规模由2016年3季度末的461.27亿元增长至2019年4季度末的861.13亿元 , 增长了399.86亿元 。 其中 , 债券型基金规模由121.72亿元增长至297.64亿元 , 增长幅度144.53% , 货币型基金规模由162.25亿元增长至394.75亿元 , 增长幅度143.30% 。
但是 , 权益类基金的规模着实在公司的整体体量中扮演着微不足道的配角角色 , 天相投顾的数据统计, 从去年的四季度末到今年的三季度末 , 光大基金的权益类资产规模分别为169.30亿元、161.65亿元、188.88亿元、201.82亿元 , 整体看虽然有小幅增长,但规模上升的幅度却颇为有限 。
综上所述 , 在数位明星基金经理离开、新的董事长就位情况下,公司接下来是否会在瘸腿的权益产品领域集中发力呢?对此 , 《红周刊》采访人员将持续关注 。
基金|光大保德信明星基金经理相继离任 “股弱债强”畸形现状亟待改变
图片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 , 不做投资建议 。 )
(本文发表于11月14日《红周刊》)
(责任编辑:冉笑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