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监管|IPO暂缓超级冲击波!蚂蚁集团如何应对金融科技监管环境突变?

IPO进程突如其来被暂停 , 让蚂蚁集团一夜间冲上风口浪尖 , 不仅上市前景陷入迷局 , 其如何应对这一重大变故更成为市场高度关注的焦点 。
根据上交所公告 , 蚂蚁集团暂缓IPO主要有两个原因 , 一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总经理被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 , 二是公司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 。 该重大事项可能导致公司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
两件事项的影响有多大 , 为投资者当下最想知道答案的突出热点问题 。
监管约谈是否要补充披露?
据证监会消息 , 11月2日 ,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
一石激起千层浪 , 此事引发市场热议:拟IPO公司高管被监管约谈 , 是否需要进行披露?
根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 , 发行人作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 , 应当诚实守信 , 依法充分披露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 , 所披露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 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 同时在信息披露专章中第34条规定 , “凡是对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 , 发行人均应当予以披露” 。
由此来看 , 约谈是否涉及重大影响的信息 , 是是否披露的关键 。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 , 对于蚂蚁高管被监管约谈事项 , 投资者高度关注 , 属于会后重大事项 , 应当进行补充披露 。
“从以往IPO经验来看 , 交易所一般会要求主承销商进行核查并报告是否属于重大事项 , 如果属于重大事项 , 需要进行披露 , 要求发行人充分披露公司高管、实际控制人被相关部委监管约谈有关情况 , 请发行人和保荐机构对近期媒体热点问题进行核查并补充披露并提示风险 。 要求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就相关问题进行核查 , 并就上述问题是否对本次发行上市构成实质性障碍发表明确意见 。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
针对仅仅被监管约谈一事 , 市场人士相对乐观 , 一位知名投行人士曾向采访人员表示 , 监管谈话不是处罚 , 应该不会对上市产生影响 。
但隐含在约谈背后的、让投资者好奇的是 , 约谈内容究竟是啥 , 监管政策导向对蚂蚁集团未来命运构成什么影响?
调整业务满足上市条件?
约谈内容指向的或是上交所公告中的另一原因“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 , 这对蚂蚁的影响或更为深远 。
11月2日 , 银保监会官网显示 , 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征求意见稿提出 , 在单笔联合贷款中 , 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
这对包括蚂蚁在内的多家持有网络小贷牌照的互联网巨头无疑是一剂猛药 。
根据招股书 , 蚂蚁集团目前一共有三大业务 , 在2020年上半年的总营收达725亿元中 , 第一大业务是数字金融科技平台 , 对应营收460亿元 , 占总营收比重为63%;第二大业务是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 , 对应营收为260亿元 , 占总营收比重为36%;第三业务是创新业务及其他 , 对应营收5亿元 , 占总营收比重为1% , 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
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业务 , 具体指的是蚂蚁通过协助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向其平台上的用户提供微贷、理财和保险业务 , 其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向合作金融机构收取的技术服务费 。
并且 , 依赖于与金融机构的互惠合作关系 。 报告期内 , 蚂蚁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收入在公司的收入占比不断提高 。 2019年度及2020年1-6月 , 数字金融科技平台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56.20%和63.39% , 预计将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