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英|公报解读|刘守英:迈进“十四五”,中国城市“生死线”渐明( 七 )


所以农民的去向 , 取决于我们对待农民的基本理念 , “十四五”期间是农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 取决于对农民入城还是回村的政策选择 , 这些政策选择决定了整个中国现代化在这个关口到底向何处去 。
另外 , 整个社会进步的一个基本取向是大家要公平 。 不能说一部分人已经接受了城市的好处 , 却不让其他人分享 , 反而让别人承担成本 , 这是其一 。 其二 , 农民从乡村人变成城市人 , 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基本路径 。
以我自己为例 , 如果当时不考上大学 , 后来也没有这么多的机会 , 更别提继续到大学来做研究 , 可能80年代就去深圳给人家盖房子了 。
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进入城市的权利 , 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跟其他人同等的在城市工作的机会 , 在城市生活接受教育的这些权利 。 不是说农民就不该有 , 城里人就该有 。
所以我认为“十四五”期间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 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 , 利用我们的公共政策 , 让农民能够体面地入城 。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农三代的教育平权和农二代的居住平权 , 其他都不要讲那么多 , 政府也没那么多钱 。
我讲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农民的未来 , 农民的未来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农民入城过程的权利 , 作为整个中国农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关键的关口 , 这个是不能含糊的 。
(文中未标注图片均出自摄图网)
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