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英|公报解读|刘守英:迈进“十四五”,中国城市“生死线”渐明( 三 )
这可能是“十四五”期间城市最重大的本质变化——从原来简单的对城市物质上的需求转向精神的需求 , 转向创新、思想、交流 , 转向大家认为这个地方是一个生活的地方 , 都想定居于此 。 这里会产生很多思想和创新 , 成为新的动能创造很多GDP 。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 这些新的城市发展动力没法去预设 , 也不是规划出来的 , 而是需求导向 , 城市要做的是如何去供给这些新的需求 , 提供让需求实现的环境 。
如果一座城市能提供这种环境 , 或者在“十四五”期间谁率先开始提供这种环境 , 让这一代人觉得这个城市挺好 , 这个城市就有戏 , 我认为这座城市就能生 , 如果做不到 , 这座城市就会“死掉” 。
也就是说 , “十四五”期间中国城市的“生死线”可能就会划出来 , 有一些城市能活得很好 , 有一些城市可能就会“死掉” 。 死掉的城市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理解到城市的本质 , 还以为城市有个住处 , 有个打工的机会 , 有个窝棚可以待着 , 有些传统的产业 , 有些就业机会就行 。
城市进化论:“生死线”这个判断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参考意义很大 。
刘守英:对 , 也是(给城市们)提个醒 。 按照这个逻辑 , “十四五”期间城市的行政边界也会改变 。
我们现在的城市是行政级别主导的 , 行政级别高的城市 , 资源支配能力就更强 , 比如规划权利、卖地权利以及对人的管辖权力等 。 但如果接下来城市本质发生了变化 , 实际上是由人在选择城市去向了 。
这些人用脚投票 , 他要是觉得不舒服 , 呆得很别扭 , 城市治理粗暴 , 没有生活气息 , 找不到聊天的人 , 也干不了事 , 就会选择离开 。
换句话说 , “十四五”期间人的流向会打破原来的以行政配置资源或行政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 , 包括行政边界、城市的整合都会变化 。 人们会不断地根据自己对城市的评价和他在城市中可寻求的机会(来选择) , 其中也包括他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
所以人的因素就很重要了 。 人一旦开始动起来 , 对整个城市的配套、规划、治理、产业 , 都会带来非常大的改变 , 这些可能是“十四五”期间最大的变数 。 但现在我们整体上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理论准备是不足的 , 甚至连意识都不足 。
城市进化论:很多地方政府对城市的讨论 , 还停留在讨论大小 。
刘守英:那是很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 也是现在面临的最大麻烦 。 还在传统思维里思考 , 带来的结果就是无法应对“十四五”期间发生的冲突 。
原有模式里 , 城市一般都对土地、人口、产业有个总体规划 。 我们做了很多这种规划 , 结果发现人的去向和城市的规划是对不上的 。 就出现了修建的房子没人住、学校没人读、路没人走没车行驶的情况 , 不但造成非常大的浪费 , 同时地方也失去了发展机会 。
因为发展机会就来自城市按规律发展 , 但现在很多地方还没有注意到人往哪去了 , 以及人会往哪去 。 人的流向就是越来越遵从城市的本质 , 人只会往喜欢的城市、负担得起的地方去 , 往他觉得可以做事儿、有机会的地方去 。 所以我们反复讲 , 城市是要回归本质的 。
城市进化论:有一句话是“城市为人而生” 。
刘守英:城市是为了喜欢他的人而生 。 比如现在很多孩子打个飞的就去找他在微信上认识的人 , 或者去某个他喜欢的城市 。 这就完全是新的一代人城关系 , 体现了人的聚集 。
城市进化论:城市面临转型升级 , 前提条件有哪些?
刘守英:城市的本质会变 , 因为人的流向会改变城市的形态 。 但有几方面的问题要注意 , 第一是一座城市能不能让新的东西出得来 , 包括思想文化、创新创意 , 并非所有城市都具备这个条件 。
为什么?诸多创新对治理来讲都是麻烦 。 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 对传统行政性的城市来讲 , 都被视作危害 。 监管习惯了“不允许” , 城市不允许试错 , 看到不顺眼、奇怪的东西 , 就希望把它藏起来 。
推荐阅读
- 51社保|官宣!税务总局明确灵活用工收入为经营所得!附解读
- 喜剧西西|(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解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
- 第一财经|专家解读:RCEP签署如何促进中企对外投资?
- 操作建议|姜歆雨:大跌修正偏强收盘!金银油下周又该如何抉择?深度解读!
- 外债|我国外债里的“小秘密”——解读我国外债规模变化
- 新华网|我国外债里的“小秘密”——解读我国外债规模变化
- 信贷|10月信贷大回落!机构最新解读来了
- 社会融资|10月信贷社融大回落!后市信用扩张要放缓?看机构这样解读
- 小高理财资讯|午评:A股正常震荡消化,无需过分解读,还有上涨空间
- 第一财经资讯|A股下跌,北向资金净流出逾40亿元,原因找到了丨火线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