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英|公报解读|刘守英:迈进“十四五”,中国城市“生死线”渐明( 六 )
本文插图
乡
核心提要
我们现在的政策设计 , 基本上一直想着农民还会回去、他该回去 。
中国农民现代化 , 必须要通过农民从乡到城的转换来完成 。
我们该做的事是提供农三代的教育平权和农二代的居住平权 , 这两个基本解决了中国农民在城市的体面 。
农民的未来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农民入城过程的权利 , 作为整个中国农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关键的关口 。
城市进化论:第三个问题更重要 , 中国未来农民怎么办?
刘守英:这可能是“十四五”期间必须要考虑的一件事:中国农民的未来 。 长期以来我们在农民问题上 , 一直没有一个让农民成为城里人的制度设计 。
50年代开始搞户籍制度 , 基本就把农民和城市人分成了两种不同的人 。 后来乡镇企业发展 , 说农民可以搞工业 , 但也只能在老家搞不能跑出来 , 所以农民只能在自己的地盘上搞非农产业 , 身份也还是农民 。 再到后来 , 农民“撞城”把城门给撞开了进到城里 , 也没给他落城的政策 。
我们的政策设计基本上一直想着农民还会回去、他该回去 。 关键问题是这样下去农民永远会是农民 。 如果一个国家的农民一直是这样 , 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 。 因为这涉及到 , 中国农民现代化必须要通过农民从乡到城的转换来完成 , 这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形态 。 如果我们的政策设计不能完成转换 , 就不能实现 。
我们现在形成了很大的问题 , 两三亿人在外面漂着 , 漂不动了又回乡村?如果一个国家整个人口的主体是农民的话 , 这些人不能够真正被城市接受 , 不能在城市化生活里完成改变 , 不能成为城市里平等的一份子 , 包括他的精神生活、文明形态、观念 , 创造财富的能力等 。 这个国家怎么现代化?没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 , 是让农民保持着在乡村来实现的 。
城市进化论:怎么解决农民进城后的问题 , 让他们在城市里落下来 , 突破口在哪里?
刘守英:最起码要按代际来做分解 。 首先就是农三代——出生在城市里 , 生活方式完全城市化 , 他对和城里人之间的不公平已没太大意识 , 也没有很明显的隔阂 , 觉得自己跟城里人有什么不一样 , 可是制度上是不一样 。 这些孩子会长大 , 政策要去弥补这个国家未来巨大的裂痕 。
【刘守英|公报解读|刘守英:迈进“十四五”,中国城市“生死线”渐明】
我常听学生说某某人离开了 , 连城里的孩子也奇怪 , 怎么他们都走了?这些走了的孩子 , 基本上幼儿园、小学在城市里读 , 初中由母亲带回本地县城就读 。 等到孩子高中时 , 有的母亲还陪着 , 也有的一家人就回去了 。 因为80后这一代人已经很注重家庭团聚了 , 他们当年受过家庭分离的痛苦 。 回去陪读几年后 , 他们也不可能再回城里了 , 回城的路已经被年龄结构和经验堵住了 , 基本上已经适应不了城市了 , 大家就只能留在县城或乡镇 , 那不就又是反现代化的一套逻辑?
也就是说 , 农三代的平权应该从教育平权开始 。 如果解决农三代教育平权 , 这些家庭就能够在城市落脚了 。 教育问题不解决 , 农民是不可能在城里落脚的 。
农二代落脚城市最主要解决的是居住的平权 。 拉美很多贫民窟问题 , 就是在高速城市化时期 , 提供不了这些 。 中国现在有工作机会 , 他们也有一定购买力 , 只要有适当的住房的公共政策跟上 , 这些人就能够在城市落脚 。
农二代有了居住权 , 农三代有了教育权 , 一家人基本上就能在城市落稳了 。
有了受教育的权利 , 基本上就能把进城的农民稳住 , 有了基本的体面的居住 , 基本就能把农民的家庭在城市稳住 。 有了两个“稳住” , 农民在城乡之间回乡还是留城 , 这就是农民的选择权了 , 把选择权交给农民 。 我们该做的事是提供农三代的教育权和农二代的居住权 , 这两个基本解决了中国农民在城市的体面 。
推荐阅读
- 51社保|官宣!税务总局明确灵活用工收入为经营所得!附解读
- 喜剧西西|(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解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
- 第一财经|专家解读:RCEP签署如何促进中企对外投资?
- 操作建议|姜歆雨:大跌修正偏强收盘!金银油下周又该如何抉择?深度解读!
- 外债|我国外债里的“小秘密”——解读我国外债规模变化
- 新华网|我国外债里的“小秘密”——解读我国外债规模变化
- 信贷|10月信贷大回落!机构最新解读来了
- 社会融资|10月信贷社融大回落!后市信用扩张要放缓?看机构这样解读
- 小高理财资讯|午评:A股正常震荡消化,无需过分解读,还有上涨空间
- 第一财经资讯|A股下跌,北向资金净流出逾40亿元,原因找到了丨火线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