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长,古人书信中的“隐秘”

纸短情长 , 古人书信中的“隐秘”书札 , 即现在意义上的书信 , 古代又叫手札、信札、尺牍、手翰、手启、手柬、手笔、手记、手帖、尺墨 , 等等 。粗略估计 , 书札各类别名有数百种之巨 , 清代龚未斋《雪鸿轩尺牍》虽将书札分为十五类 , 但这只是一种笼统分类 , 类下自然可以另有分支 。一句话 , 若想穷尽书札别名 , 实在有些困难 。书札起源很早 , 一般将《左传》中的《郑子家与赵宣子书》《子产与范宣子书》视为最早的书信文体 , 遗憾的是这些文本只收录在经典中 , 并没有墨迹流传于世 。《汉书•司马相如传》云:“上令尚书给笔札 。 ”造纸术发明以前 , 书信刻或写在竹简和木片上 。蔡伦发明了纸 , 札被取代了 , 但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古诗十九首》曰:“客从远方来 , 遗我一书札 。 ”书札自诞生之日起 , 除沟通信息 , 还承载社会功能 , 《汉书•薛宣传》:“冯翊敬重令 , 又念十金法重 , 不忍相暴章 。 故密以手书相晓 , 欲君自图进退 。 ”古文中的“书” , 有的指书札、书信 , 如司马迁《报任安书》 , 但并不完全如此 , 李斯《谏逐客书》便是上书、奏章 , 乃臣僚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书札有公私之分 , 《郑子家与赵宣子书》等是公函 , 而《报任安书》则是私信 。 除却社会功能、政治意蕴 , 书札附有强烈的艺术审美价值 。在一些知识分子笔下 , 书札被誉为“最温柔的艺术” , 纸短情长 , 通过书札 , 可以跨越时空 , 和古人或他人“相识”“相认”“相通” 。现存最早的纸质书札 , 是陆机的《平复帖》 , 是帖共九行、八十四字 , 乃晋武帝初年陆机用麻纸写给一个患病友人的 , 因帖中有“恐难平复”字样 , 故而得名 。 纸短情长,古人书信中的“隐秘”
晋 陆机《平复帖》帖中个别字词痕迹模糊 , 不好辨认 , 故此有几个版本 , 通常的读法是:“彦先赢瘵 , 恐难平复 。 往属初病 , 虑不止此 , 此已为节年使至 。 男幸有复失 , 甚忧耳 。 舍(庶)子杨往 , 初来至 , 吾不能起 。 临西复来 , 威仪详时 , 举动成观 。 自躯体之恙也 , 思识梦之迈甚 , 执所恒与君 。 稍之闵凶 , 棠寇乱之际 , 闻问不悉(多) 。 ”董其昌在帖后跋曰:“盖右军以前 , 元常以后 , 惟有此数行 , 为希代宝 。 ”通常认为 , 书札写作随意 , 是作者在最放松、最松弛的状态下完成的 , 未经精雕细刻 , 属主观无意 , 乃一种中心书或自由书 。特别是在魏晋时期 , 书札往往和个人尚简求易的心境密切结合 , 代表了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羲之顿首 。 快雪时晴 , 佳想安善 , 未果为结力 , 不次 。 王羲之顿首 。 山阴张侯 。 ”《丧乱帖》:“羲之顿首 。 丧乱之极 , 先墓再离荼毒 , 追惟酷甚 , 号慕摧绝 , 痛贯心肝 , 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 , 未获奔驰 , 哀毒益深 , 奈何奈何!临纸感哽 , 不知何言 。 羲之顿首 。 ”羲之子献之《鸭头丸帖》:“鸭头丸 , 故不佳 。 明当必集 , 当与君相见 。 ”羲之侄珣《伯远帖》:“珣顿首顿首 , 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 。 自以羸患 , 志在优游 。 始获此出意不克申 。 分别如昨永为畴古 。 远隔岭峤 , 不相瞻临 。 ”以上都是举世瞩目的艺术瑰宝 。二王的行书 , 大都以书札形式保存、流传下来 。有意思的是 , 魏晋以后 , 很多书法史上的名作 , 本身便是书札 。 比如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的《韭花帖》 , 便和作者杨凝式这个书坛上的巨匠互为表里 。 纸短情长,古人书信中的“隐秘”
《韭花帖》《韭花帖》全文为:“昼寝乍兴 , 輖饥正甚 , 忽蒙简翰 , 猥赐盘飧 , 当一叶报秋之初 。 乃韭花逞味之始 , 助其肥羜实谓珍羞 。 充腹之馀 , 铭肌载切 。 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 。 谨状 , 七月十一日 。 ”该贴写在素纸之上 , 半行半楷 , 起笔稍重 , 顶锋入纸 , 点画自然 , 力贯始末 , 且布白疏阔 , 深得二王笔意 。黄庭坚云:“世人尽学兰亭面 , 欲换凡骨无金丹 。 谁知洛阳杨风子 , 下笔便到乌丝阑 。 ”杨风子便是杨凝式 , 黄庭坚如此称赞 , 可见其名不虚 。到了宋代 , 传世书札更多 , 诸如米芾《清和帖》、曾巩《局事帖》等都是书法艺术的标杆 。 这些年 , 宋人书札屡现市场 , 价格多创新高 , 追捧者甚众 。其中 , 最具代表性的是苏轼 , 留下了数通书札 , 以《东武帖》而言 , 札子笔意轻松自如、洒脱 , 令人沉醉 , 帖云:“东武小邦 , 不烦牛刀 。 实无可以上助万一者 , 非不尽也 。 虽隔数政 , 犹望掩恶耳 。 真州房缗 , 已今子由面白 , 悚息、悚息 。 轼又上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