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冰激凌”,谁不爱呢?
一杯冰爽的饮品 , 一份香甜的冰淇淋 , 想必是很多人在炎炎夏日的快乐源泉 。 没有冰箱、空调的古代 , 人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喝到冷饮吗?其实 , 享受这些美味并不是现代人的特权 , 今天 , 我们一起看看古人有哪些消暑佳品 。乌梅汤:宫廷御饮风靡坊间自古以来 , 酸梅汤就是上好的夏日饮品 。 《周礼》中所说的“六饮”中已有用梅子制作的冷饮;北朝时也有乌梅浸汁制作饮料的记载 。 到北宋时 , 酸梅汤已很常见 ,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条便提到了东京汴梁街头出售“梅汁”等夏令冷饮的情况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北京夏季凉饮 , 以酸梅汤为佳品 。 系以乌梅和冰糖水熬成 , 外用冰围之 , 久而自凉 , 不伤人 , 且祛暑也” 。清代 , 乌梅汤经御膳房改进 , 成为宫廷御用饮品 , 因其除热送凉、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的功效 , 被誉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 , 现代酸梅汤的配方就是由此时发展而来 。“铜碗声声街里唤 , 一瓯冰水和梅汤 。 ”酸梅汤后来流传到民间 , 于是大街小巷尤其是干鲜果铺门口 , 随处可见卖酸梅汤的摊贩:摊上插一根月牙戟(表示夜间熬得) , 挂一幅“冰镇热水酸梅汤”的牌子 。 摊主手持一对小青铜碗 , 不时敲击发出铮铮之声 。 路人大有望梅已自解渴 , 闻声自清凉之感 。 一碗下肚,暑气全消 。饮子:街边“奶茶店”里的“网红”饮子是一种用果品、草药和香料熬制而成的汤剂 , 是“有病治病 , 无病强身”的天然草本茶 , 和现在的凉茶非常类似 。 通常可代水常饮 , 冷服热服皆可 。杜甫《寄韦有夏朗中》中“饮子频通汗 , 怀君想报珠”的“饮子” , 就是指用草药熬制出来的饮品 。在唐代 , “寻常之药 , 不过数味”的引子便流行于民间医人与民众之中 。 当时长安街头的饮子店很多 , 就像今天街头的奶茶店一样生意兴隆 , 有的店还可以先喝后付钱 。
古代街头的饮子店饮子还可以用果品制作 , 蔗浆就是其中的高档品 。《杨太真外传(下)》说到一件事:杨玉环去世之后 , 唐玄宗茶饭不思 , 于是张皇后就给皇帝送去了一道“樱桃蔗浆” 。 白居易的《想东游五十韵并序》里头也曾经提到过蔗浆 , 说的是“味苦莲心小 , 浆甜蔗节稠” 。到了宋代 , “饮子”更为多样 , 史籍中记载有香薷饮、紫苏饮、二陈饮、薄荷饮、桂花饮、豆蔻饮等等……这些饮子多选用花叶、香料等药材 , 因此又称为香饮子 。
《清明上河图》中的饮子店今天 , 饮子依然流行 。 比如广东流行的五花茶、金银花茶、茅根竹蔗水等;时下的冷水泡柠檬、薄荷水也算是香引子的一种 。酥山、冰酪:“冰淇淋”谁不爱呢?冰淇淋是不少人夏天的最爱 , 唐代有一种叫酥山的甜品 , 堪称唐朝人的“冰淇淋” 。“酥”是从北方游牧民族传来的一种乳制品 。 制作“酥山”要先将“酥”(乳酪)加热到近乎融化的状态 , 然后滴淋在器皿里 , 一边淋一边做出山峦的造型 , 做好之后再将其放到冰窖中冷冻 , 最后还会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点缀 。王泠然诗云:“素手淋沥而象起 , 玄冬涸沍而体成 。 ”除了白色的“酥山” , 还有“贵妃红”或“眉黛青”染出来的红色或绿色的“酥山” 。 卖酥山的小贩在唐朝街市上非常普遍 , 平民百姓也能享用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在《咏酥》中描写食用酥山的爽快感觉:“似腻还成爽 , 才凝又欲飘 。 玉来盘底碎 , 雪到口边销 。 ”元代 , 经过御膳房的多次改进 , 一种叫“冰酪”的冰冻奶食成为宫廷夏日必备的消暑甜品 。 冰酪的制作方法不得外传 , 只有皇宫里的人才有口福享用 , 但有御赐冰酪的传统 。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大都时就曾吃过冰酪 。相传 , 马可波罗离开中国时 , 元世祖忽必烈把冰酪的制法透露给了他 。 马可波罗回到家乡 , 又把它献给了意大利王室 , 冰酪便传入了欧洲 。加冰:快乐加倍!冰 , 绝对是夏季的消暑“神器” 。 想象一下:在乌梅汤、饮子里加块冰 , 快乐瞬间翻倍!古代取冰、贮冰不容易 , 但这也难不倒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 。《诗经·七月》有言:“二之日凿冰冲冲 , 三之日纳于凌阴” , 描写的就是冬季凿冰贮存的场景 。 凿下来的冰会放置于特制的容器“冰鉴”内 。 夏季一到 , 人们取出冰块 , “挫糟冻饮 , 酎清凉些”:一杯清凉可口的冰镇米酒入口 , 立刻神清气爽 。
冰鉴及其原理示意图不过冰块终究是“奢侈品” , 普通百姓无福消受 。 “长安冰雪 , 至夏月则价等金璧” , 可见到唐代 , 冰块依然是难得的“尖儿货” 。冰块真正成为平民百姓的消暑佳物 , 还要从宋代算起 。 人们发现 , 利用硝石(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溶于水时的吸热反应 , 可以“点水成冰” 。 专门制冰、售冰的商人也开始出现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 , 当时开封府内经常可见“当街列床凳 , 堆垛冰雪”的商贩 。明清时期 , 冰块使用更为普及 。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每到酷暑 , 京城里就有“寒贱之子担冰吆卖 , 曰冰胡儿”——就是原始的冰棍儿 。 北京有个冰窖口胡同 , 便是因其地原有清代内宫冰窖而得名 。结语:正所谓“卖冰一声隔水来 , 行人未吃心眼开” 。 夏季吃冰 , 古人也“好这口” , 他们创造出来的佳品流传至今 , 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情 。 不过 , 虽说吃凉可以解暑 , 但青年君还是要提醒大家 , 吃凉过多会伤害脾胃 , 一定要注意适量适度啊 。 (作者:实习生马咏言 , 综合《古人夏天有冷饮喝吗》《我国古代饮料与冷凉食品探源》等)来源:人民网
推荐阅读
- 北大清华人才流失根源是学子们不爱国吗?
- 不爱尖叫的鸡|学科内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主题参考
- 不爱尖叫的鸡|公务员与教师考哪个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关键在于价值追求
- 生活里的创意|北大清华等名校人才流失的根源是学子们不爱国吗?
- 不爱尖叫的鸡|家长跟老师沟通孩子的语文学习,把握3种说话方式,老师才会回答
- 不爱尖叫的鸡|日本的中文试卷,真的很简朴?网友:莫非我是个假的中国人?
- 郁忿
- 同学聚会|同学聚会人均千元遭女生拒付,揭示大家不爱参加聚会的六个原因
- 餐桌|它被古人尊为神兽,为人类立下大功,如今却被端上餐桌
- 这样的中国|这样的中国,让人如何不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