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北京人:外地人可以逃,我们逃去哪( 五 )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为北京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年轻人 , 再次激活了城市的心脏 , 他们中的一部分在胡同里汇聚 , 构建出一个全新的精神社区 , 而庞大的城市机器也正轰隆着全速运行 , 不断调整的整改规划持续革新着胡同的面貌 。掩盖在繁荣变化之下的 , 是这片地域不断加强的折叠感 。 胡同的平房里并不只住着文艺青年和本地平民 , 几年前 , 北京房产限购政策还未出炉时 , 四合院买卖交易被炒得很热 , 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 马晓东的小公司还售出过一套六百多平方米、价值约1.45亿的院子 。 投资市场冷却后 , 马晓东的客户里也不乏花费百万 , 租下一套标准进制四合院的紧要人物 。在帮一个老大哥找了套三进大宅院后 , 马晓东才意识到胡同里其实并行着四合院和大杂院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文化 , 他向我讲述老大哥“科普”给他的知识:一进院坐坐生人 , 二进院款待熟人和贵客 , 至于最里头的三进院?“小马啊 , 我不说我是什么层次的人 , 就说我住这房子 , 一年那么多钱 , 你说什么样的人 , 我才能招待到自己最私密的地方?”老大哥面目和蔼 , 语气不起波澜 , 但马晓东在一瞬间就明白了对方藏在话后的意思 。“四合院文化 , 人就不一样 , 人那是身份的象征!”马晓东一抬下巴 , 音调也随之提高:“那是基本不会再跟左邻右舍搭个那么些东西的 。 ”三进的标准四合院在今天的胡同里算稀罕物 , 也是时下政策的保护对象 , 常人轻易不得住 , 其宅院文化依旧盛行在权贵圈子里 。 相较之下 , 星罗密布的杂院们已经被几易其辙的拆改政策扯碎撕开 , 曾氤氲其间的生活文化 , 随着上两代北京人的老去 , 也变稀薄了 。“现在就是胡同楼房化 , 各住各的 。 ”祝强把脚卡进路边用来占车位的塑料车栏里 , 双手揣兜 , 偏头一努嘴:“喏 , 故事的主角来了 。 ”他侧后方 , 一个佝偻着背、穿着黑色印花夹袄的白发老太 , 正拄着拐杖从杂院里走出来 。祝强是一直在胡同里打转的年轻土著、周梓安的发小 , 在东四六条跑大 , 高中时才搬进这个东四三条的杂院 。 他在这从没体验过乡里乡亲的氛围 , 日常交流多是扯皮打架 。 冲突最激烈的一次 , 黑衣老太和祝强拌嘴 , 她40岁的儿子举着菜刀 , 在旁嚷着要砍死祝强 , 担心儿子的祝父提着自家菜刀冲了出来 , 两把刀抵在空中 , 僵持在祝强耳朵边儿上 。“现在和谐多了 , 都是打出来的 。 ”祝强觑了眼远远坐到树下的老人 , 想了想补充:“巅峰时期这老太太见我绕着走 。 ”杂院里五户人家 , 人心不齐 , 但倒有个共同愿景:早日拆迁 , 早日外搬 。 “都没准信儿 , 都吹牛说要拆 , 大家都很兴奋 , 然后一兴奋发现过了十年 。 ”一说这事 , 祝强的嘴又贫起来 。
祝强笑称自己已经成为东四三条杂院里的“院霸” 。2014年后 , 因政策风向变化 , 东西城区改造重点从“大拆大改”转为旧城保护 , “老城不能再拆 , 坚持‘保’字当头”是近年来城市规划核心主张 , 不少街道被划进保护区 。 对那些居住环境欠佳、有安全隐患的杂院、棚户 , 东西城区在2016年启动了政府主导的二十年长期腾退计划 , 各街区还在慢慢摸索自己的章程 , 唯一明晰的是 , 腾退所得补偿金相较早年的拆迁将大幅缩水 。拆迁这件事 , 十几年间始终悬在祝强心里 , 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中彩票似的渺茫幻想 。 家里的3间平房 , 从他住进来后再没装修过 , 水电线路都旧了 , 一家三口也住得不舒服 , 但祝强家总狠不下心来重新装修 。“万一拆呢?”祝强觉得自己卡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我花二十多万装修完 , 啪 , 你给我拆了 , 怎么办?”政策变迁带来的影响 , 对同住东城胡同的李雷来说 , 要更激烈些 。 2017年 , 东城区推行“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计划 , 重点治理拆墙打洞 , 堵上了他家西面的一整排窗户 , 这是房间的主要自然光源;街区严抓违建 , 鼓励群众举报 , 想要原房扩宽或再挑高加盖也不可能;接着拆迁变腾退 , 彻底戳破了他藏在心里多年“拆迁致富”的粉色泡泡 。“现在如果我真去买房 , 就只能买靠近平谷的顺义 。 顺义还算好的 , 可能只能买房山 , 亦庄我都买不了啦 。 你也去过亦庄吧 , 也不是闹着玩的 。 所以我能去的地方还有哪呢?”鼓楼边的川菜馆子里 , 李雷和我盘算了一圈北京躁动的房价 。 他在一家互联网科技媒体工作 , 能看到最时兴的浪潮正怎样冲刷着这座城市 , 也能看到价格高企的商品房组成了一面巨大的铁网 , 把那些在浪潮下挣扎的弱小人群 , 往水面更深处压去 。“有多少北京人是你完全没有看到的?北京人像大家想象的一样有钱吗?并不是 。 北京人自己都在忽略一个不可忽视的痛苦事实 。 ”抹了把额上热出的汗 , 李雷顿了顿 , 垂眼道:“就是外地人都可以某种程度上逃离北上广 , 我们能逃到哪里?这儿就是家啊 。 ”
推荐阅读
- 糗事百科|东北很“低调”的6所大学,本地人不想报,外地人却拿它当个宝
- 养老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北京人·金色晚年
- 失落的20年只是表象?
- 定居在成都龙泉的客家人
- 三元乳业,你伤了北京人的心
- 建筑学院师生走进乡野 让失落民族建筑重获新生
- 一条输气管道背后的美国霸权失落
- 娶外国姑娘
- 1982北京人肉包子案
- 高铁|中国最“坑”火车站,走错一步就要绕路30分钟,累坏不少外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