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烘焙消费简史:从传统到新兴的洗礼
新消费品牌风起云涌 , 任谁都不愿错过在z世代的生活方式中 , 粉刷上最具历史性的浓重一笔 。DoNews特别策划《新消费“祛魅”》专题 , 试图从多个领域消解新消费的神秘和魅惑 。此为第三篇 。
糖、奶、油包裹着的物质因子 , 放大或舒解着人们的快乐或烦恼 。若论食物的治愈能力 , 烘焙应该榜上有名 。
站在时间关口往回看 , 每个时期都有勾连着人们最深处的烘焙记忆 。早些时候是稻香村、五芳斋、百年义利 , 再近些有好利来、味多美、桃李天下 , 而现阶段有于小菓、小白心里软这样的烘焙新秀 。
但时间从不留恋王者 , 在每个时代的弯道上 , 总能看到烘焙界前辈奋力融入的身影 。尤其在新消费巨浪滔天当下 , “前浪”和“后浪”一同奔涌入海的情景 , 让烘焙行业有了新的看点和厚度 。
地方特色与老树开花
西方烘焙品牌还未大举进入中国以前 , 传统中式糕点伴随一代人走过了悠长岁月 。
在文明尚未完全开化年代 , 传统中式糕点弥漫着满满的“宫廷”味道 。“祀神敬祖”“年节贡品”“御膳房采购”的标签 , 既点明了当时糕点消费主要场景 , 又凸显着“名人效应”对糕点背书的重要性 。
彼时 , 全国的糕点铺子也不少 , 口味各有特色 。据清末《都门纪略》一书记载 , 单北京城的点心铺就有不下十几家 。不过随着历史变迁 , 这些点心铺子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 但糕点热度并没有因此而消散 。
直到1895年 , 几个深谙南味食品制作工艺的人来到北京 , 开创了京城首家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糕点铺子 。这家点心铺结合当地情况 , 将产品花样翻新 , 加重油糖比例 , 使之在气候干燥的北京能存放数日而不干 。
冬瓜饼、姑苏椒盐饼、杏仁酥、南腿饼 , 虽然都是初次登台 , 但却让京城人享受到了精致的正宗南方美食 。这家点心铺没多久就“火”了起来 , 上到名人百官 , 下到平头百姓 , 食客络绎不绝 。
这就是“稻香村” 。除了产品受欢迎之外 , 它因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 , 成了京城糕点铺子中的“异类” , 但又逐渐被饽饽铺、食品铺争相效仿 。
与此同时 , 南派糕点一路向北 , 在哈尔滨诞生了另一家中华老字号“老鼎丰” 。它同样采用前店后厂模式 , 以制作精良 , 小批量生产 , 出炉后直接销售而著称 。它的月饼、槽子糕、长白糕也渐渐名气大增 。
前店后厂模式虽然“先进” , 但终究还是手工作坊生产 。很快 , 一家更为“洋气”的品牌 , 将要搅动行业格局 。
1951年 , 义利由上海迁至北京 , 带来机械化设备和工艺 , 还有西式洋味的花色品种 , 填补了京城糕点工业化空白 。更重要的是 , 京内的烘焙产品也因此增添了新的品类——面包 。
义利一举登上“国内第一个面包生产厂商”的宝座 , 它结合国人口味生产的“果子面包”和“维生素面包” , 俨然成了那个年代的时髦象征 , 完全不亚于前两年大热的爆品“脏脏包”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视剧《幸福来敲门》中露脸的果子面包
据相关记录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城 , 果子面包能卖到三毛八分钱外加三两粮票 , 堪比一斤带鱼的价钱 , 已经属于高档潮流的食品了 。
在那个物质匮乏年代 , 烘焙消费的场景和频次依然有限 。它往往只在大节小庆之时 , 才会走进寻常百姓的餐桌 。不过 , 一年可数的几次照面 , 大抵也能消解几分苦闷 , 平添几缕欢愉 。
但当来到物欲丰富的餍足时代 , z世代的味觉没有了忠诚度可言 , 他们需要新鲜、刺激、彰显个性 。传统糕点自然懂得不进则退的道理 , 纷纷寻找漂亮别致的“新面孔” 。
老字号焕新最常用技法是跨界联名 。苏州稻香村曾与王者荣耀合作 , 跨界推出“荣耀稻香”的年货礼盒 。北京稻香村则与黄渤合作推出动画《黄逗菌》及同名礼盒 , 最近又与人民日报推出了国潮味十足的中秋礼盒 。
推荐阅读
- 吃货|需要一定技能才能吃的美食,国人信手拈来,而老外却有点束手无策
- 吃货|吃了水果20年,才知道这几样水果不冰冻不好吃
- 吃货|吃一日雅淡鳏寡的秋,想一个得未曾有的人
- 11-20万|沃德十佳续航500km,现代纯电SUV售价不到20万,可惜不懂消费者
- 吃货|医生见了也会绕道走的蔬菜,多数人可能正在津津有味的吃,尽量改
- 吃货|北方媳妇端出一盘“黑珠子”南方老公第一次见!一大盘没够吃!
- 21-30万|更懂国人消费心理,奔驰B抬高底盘改名GLA,售价直接涨8万
- 吃货|白酒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 吃货|表妹的待客晚餐,网友:南方人真舍得吃,这餐饭没800元下不来
- 大胖子的吃货|9月上旬横财运爆表,大运逆袭,行大运赚大钱,财运滚滚3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