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那年端午,沈从文叩开巴金的家,半个世纪的“老友记”终于再接续 | 此刻夜读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那年端午 , 沈从文叩开巴金的家 , 半个世纪的“老友记”终于再接续 | 此刻夜读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 , 一篇美文 , 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
本文插图
1947年 , 沈从文、巴金、张兆和、章靳、李健吾
2013年 , 评论家周立民开始在《收获》杂志上写“星水微茫”专栏 , 他当时默默计算了下 , 如果这些作家还在世的话会是多大岁数?巴金 , 109岁;沈从文 , 111岁;卞之琳 , 103岁;李健吾 , 107岁;梁宗岱 , 110岁;沉樱 , 106岁;方令孺 , 116岁;萧乾 , 103岁……他说 , “年龄 , 阅历 , 识见 , 在我与他们之间不知隔了多少道山 , 站在二十世纪的历史之外 , 打量他们的人生和那个时代 , 在星水微茫中 , 我还能够寻到他们的足迹吗?”
那一代作家身上有着特有的精神气质 , 或许 , 如水上星光 , 都随时间远去 , 杳不可寻 。 读他们的作品 , 翻动手稿与书信 , 听熟悉的人谈他们的趣事 , 又觉得他们似乎离我们不远 , 他们有趣、有才情、有品格 , 却并非三头六臂、无所不能 。 在许多个日夜里 , 周立民写下了对他们的理解和印象——“他们是对面走过来的老头儿 , 是在书房里与我倾谈的长者 , 甚至是固执地坚守着什么原则的‘落伍者’ 。 当然 , 他们都是个性鲜明的人 。 ”这些往事 , 最终汇聚成了一本书《星水微茫驼铃远》 。
今天夜读 , 跟随沈从文的视角和周立民的导览 , 走进武康路113号巴金的家 。
01
【文学报|那年端午,沈从文叩开巴金的家,半个世纪的“老友记”终于再接续 | 此刻夜读】印象重叠 , 不免惘然许久
我不清楚1974年的武康路是什么样子 , 时间常常会使很多鲜活的记忆褪色 , 岁月又把它们风干成黑白照片 。
1974年端午后两天 , 沈从文走进了武康路113号巴金的家 。
本文插图
巴金先生在武康路113号的生活场景
昔日高朋满座的客厅 , 此时冷冷清清 , 楼上的书房、卧室仍然被封着 , 全家人挤在一楼 , 客厅不得不改成临时卧房 。 大约好久不接待客人了 , 外廊的地面和几张旧藤椅都灰扑扑的 , 茶几也不见了 , 廊前栏杆油漆斑驳 , 百叶窗孤寂地乱垂着 , 显然好久没有人来照顾过 。 一切都失去往日的精致和幽雅 。
现实画面与记忆图景不断交叠 , 与前几次来访对比 , 沈从文有种“旧事成尘”的感觉 。 这个院子 , 五六十年代时沈从文多次来过并印象深刻 , 1957年4月下旬他在给两个儿子的信上曾描述过巴金家的热闹:
我在这里看过巴老伯好些回 , 他是这里的名人 , 名字总在报上转 , 常发言 , 在家中情形呢 , 还像是和过去相差不多 。 男孩子和龙龙在上海时差不多大 , 行动剧烈却和在昆明时大二姐家的歪鼻子等不相上下 。 我还不曾见过他舞枕头作战情形 , 因为卧室在楼上 , 却见他在客厅中用吃糖后的小纸团打王道乾小女孩的神气 。 王道乾女孩长得极好看 , 脸黑黑的 , 大眼珠子乌黑 , 只五六岁大 , 简直受不住那种进攻 , 又不好哭 , 只藏在她爸爸身后去 , 眼睛湿莹莹的 , 直到拿到桌上一颗糖才稳定情绪 。 ……长得方面大耳 , 比你们小时可英雄得多 。 还有个巴小姐 , 比他稍大 , 声音也和她妈妈一样 , 说话时比一般人高半音 。 我今天还去他家玩 , 可能还要画一张花园或客厅回来 。 今天又下雨 , 上海雨简直落不完!
本文插图
二楼书房
推荐阅读
- 吴亦凡|吴亦凡说小白是心里第一名,真是一秒梦回那年夏天炒面队
- 晓美|八岁那年的暑假,我写了三封情书给楼上刚毕业的大学生
- 李白|诗仙李白快意人生背后的苦闷和惆怅《李白那年三十整》
- 摩泽尔|远行者|德国:一串葡萄的仲夏夜之梦//法尔兹:最爱那年杏花雨//摩泽尔:梯田奇迹
- 晴天情感小铺|“七岁那年,我们一起玩泥巴,你说长大了要嫁给我”,一切应验了
- 唐山|拥有8个中国第一的三线城市,夜游热火朝天【那年芳华】是南湖又一经典力作,穿越唐山百年历史。
- 趣头条|如果那年没买马三─《Mazda CX-30》旗舰进化型试驾报导
- 吃货|那年我被鱼刺卡喉,喝了烧灰水
- 文学报|赵松:语言是小说的骨肉血脉气息和灵魂 | 访谈
- 那年的星座|八月中旬,横财发,3大生肖添丁添财,出门有喜事,富贵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