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那年端午,沈从文叩开巴金的家,半个世纪的“老友记”终于再接续 | 此刻夜读( 三 )


文学报|那年端午,沈从文叩开巴金的家,半个世纪的“老友记”终于再接续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1934年 , 巴金与沈从文在北平府右街达子营沈寓
那是一个别有意义的下午 , 前一天晚上 , 巴金的外孙女降生了 , 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多少会来冲破这个家中每个人心头那看不见的乌云 。 沈从文在1975年6月给友人黄裳书信中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次到彼家中作客 , 则女主人已去世 , 彼此都相对白头 , 巴小姐正住医院待产 , 传来电话 , 得一女孩 , 外孙女已降生 , 母女无恙……印象重叠 , 弟不免惘然许久 , 因为死者长已 , 生者亦若已失去存在本意 , 虽依旧谈笑风生 , 事实上心中所受伤害 , 已无可弥补 。 ”
02
有你们在 , 我一定会来
岁月的风雨打湿人们的记忆 , 在那条时间的长河中追溯巴金与沈从文长达半个世纪的友情 , 两个人的身影却从不模糊 , 有些画面像木刻一样深深地镂刻在人们的心版上……
文学报|那年端午,沈从文叩开巴金的家,半个世纪的“老友记”终于再接续 | 此刻夜读
本文插图

沈从文在青岛海边的“窄而霉斋”留影
1932年9月 , 沈从文在青岛海边的“窄而霉斋”迎来一位上海客人 , 他就是巴金 。 沈从文把自己的房间让出来 , 巴金在这里写信、写文章 , 空下来便是两个人无拘无束地交谈 , 主客都很随便 , 仿佛是相交多年的老友 。 其实 , 他们不过两个月前才认识 , 那是朋友来上海组稿 , 他们一起受邀在一家俄国西菜馆吃饭 , 席间 , 两个人话都不多 , 彼此却觉得很融洽 。 饭后 , 巴金又随沈从文回到他所住的一品香旅社 , 房间里很闷热 , 沈从文说起有部小说稿 , 想找地方出版 , 巴金立即热情地把它介绍给熟悉的一家书局 , 两人随后一起去了书局 。 谈好事情分手时 , 沈从文邀请巴金到青岛去玩 , 并说可以住在他的宿舍 。 这样的初交 , 平平淡淡 , 或许 , 沈从文的邀请仅是一个客套 , 巴金一点也不客套 , 说来就来 。
沈从文住在一栋三层小楼上 , 这是山东大学的教师宿舍 , 花岗岩外立面 , 临海而立 。 1931年夏天 , “初初来到这个地方 , 我住在山东大学和第一公园之间福山路转角一所房子里 , 小院中有一大丛珍珠梅开得正十分茂盛 。 从楼上窗口望出去 , 即有一片不同层次的明绿逼近眼底:近处是树木 , 稍远是大海 , 更远是天云 , 几几乎全是绿色” 。 这里距公园和海水浴场很近 , 如果沈从文的小说《八骏图》是写实的话 , 那么巴金来时 , 这里已是别有幽静的雅致之地了 , 凭窗而立 , 窗口正对着一片草坪 , 草坪上还点缀着不知名的黄花 。 草坪的尽头是白杨林 , 走过树林 , 是上山的银杏树夹道 , 站在山头上眼前便是汪洋大海 。 巴金记得 , 他空闲时还在这里的樱花林中散步 。 这个有碧海蓝天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 , 不断搅动沈从文的思绪 , 这是他一生创造力最为旺盛的时期 。 青岛也是沈从文和巴金彼此了解、友情加深的转折点 。
两个人互诉衷肠 , 巴金回忆:“他有空就来找我 , 我们有话就交谈 , 无话便沉默 。 他比我讲得多些……”听说巴金不喜欢在公开场合讲话 , 沈从文讲了第一次给学生上课的窘事;他也谈到自己最初走上文学道路时的艰难 , 还有几年来自己的教书经历……巴金就这样在这里愉快地住了一周 。
这时 , 巴金已经知道沈从文在恋爱 , 而且几年的苦恋正在酿成甜酒 。 他在沈从文这段传奇的爱情中还扮演过一个特殊的角色:为他们挑选“定情物” 。 1932年夏天 , 沈从文不请自来 , 突然出现在苏州九如巷张兆和家的大门口 , “沈二哥带了一大包礼物送三姐 , 其中全是英译精装本的俄国小说 。 有托尔斯泰 , 妥斯陀也夫斯基 , 屠格涅夫等等著作 。 这些英译名著 , 是巴金选购的 。 又有一对书夹 , 上面有两只有趣的长嘴鸟 , 看来是个贵重东西 。 后来知道为了买这些礼品 , 他卖了一本书的版权 。 三姐觉得礼太重了 , 退了大部分书 , 只收下《父与子》与《猎人日记》?” 。 沈从文怎么想到送这么多书给一个小女生?更令人费解的是他怎么会想到让根本没有谈过恋爱的巴金替他挑选礼物?送书的主意是谁最先提出来的?看书单 , 大都是巴金自己喜欢的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