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网|王齐洲: “中国叙事文化学”的破土与茁长( 二 )
主题学研究也是如此 。 主题学被认为是从19世纪德国民俗学热中培养出来的一门学问 , 德国人原来称为“题材史” , 法国人称之为“主题学” , 美国学者则将其定义为“打破时空的界限来处理共同的主题”的一种研究范式 。 主题学很早就是西方学者的研究工具 。 在民俗学里 , “主题”常被称为“母题”或“故事类型” 。 在神话学里 , 又被称为“原型” 。
芬兰民俗学者安蒂·阿尔奈(Antti Aarne)创制、美国民俗学者斯蒂思·汤普森(Stith Thompson)改进的AT分类法 , 是一套划分童话类型的分类方法 , 在学术界影响深远 。 汤普森的《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便被视为西方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理论基础 。
而德裔美国学者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发表于1937年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 , 归纳出中国故事的306个类型(其中正格故事类型275个 , 滑稽故事类型31个) 。 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1978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 则将7000多个中国故事归纳为843个类型 。
这些研究成果被陆续介绍到国内[1] , 促进了中国叙事文学尤其是民间故事的研究 。
本文插图
金荣华教授
台湾学者得风气之先 , 所获成果也较大陆为早 , 中国文化大学的金荣华教授是其代表 , 他于1984年出版的《六朝志怪小说情节单元索引》是国内最早关于小说主题索引的著作 , 只是他将“故事类型”改换成了“情节单元” 。
有些没有以主题学命名却实际上受主题学影响的研究著作也还不少 , 如敝校著名民间文学研究专家刘守华教授的《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 , 1999年) , 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著作 。 他在该书《绪论》中说:
本书的研究方法上所作的探索就是:在尽可能占有丰富故事材料的基础上 , 从母题、类型入手 ,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解析比较、综合 , 力求准确而深入理解故事的实质及其附着人类文化流程的“生活史” 。
书中选取了近20个著名故事类型用上述方法进行评述 。 如列入唐代的《〈田章〉和天鹅处女型故事》这一节 , 从被称为“天鹅处女”或“羽衣仙女”型故事的众多异文中抽取出四个最有代表性的亚型 , 构成历时性序列 , 构拟出它的“家谱” , 再对包括《毛衣女》、《田章》、《天牛郎配夫妻》、《召树屯》、《诺桑王子》等许多脍炙人口之作的相关文本特色与价值进行评说 。
这样来审视民间故事 , 就有别于一般文学史的写法 , 而能够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 , 较好地揭示出作为口头语言艺术主要样式的民间故事的特殊本质了 。 [2]
本文插图
《中国民间故事史》
从刘著中可以看出 , 作者非常自觉地运用主题学(“母题”、“故事类型”)做民间故事的历时性研究 , 写成了中国第一部民间故事史 。 钟敬文先生认为“作为系统研究中国民间故事史的第一本著作 , 它已经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3] 。 作者的一些追求及其所采用的学术路径 , 是可以在稼雨教授的理论追求和学术路径中发现端倪的 。
稼雨教授建构“中国叙事文化学” , 正是在近几十年中国的有关研究的学术积累 , 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学术积累的基础上 , 顺应学术发展内在要求而提出的 , 所谓“瓜熟蒂落” , 此之谓“天时” 。
正如托多罗夫在《〈十日谈〉语法》中提出“叙事学”并非向壁虚构一样 , 稼雨教授提倡建构“中国叙事文化学” , 也非凭空设想 , 而是中国叙事文学研究发展到新世纪新时代而自然发生的学术文化要求 , 就如埋在地下的种子遇到适合的气候条件 , 如水分、阳光、温度、湿度等 , 就要发芽破土而冲出地面一样 。
推荐阅读
- 君王皇帝|古代将军造反,底下吃那些皇粮的士兵们,为何会选择追随?
- 死刑|古代的死刑复核是如何形成的,和一个冤死的法官大有关系
- 奇葩|盘点一下那些让人哭笑不得奇葩死亡的中国古代皇帝
- 君王皇帝|古代战马:乌云踏雪留痕,中国战马从兴盛到衰落经历了什么?
- 下水管道|古代的几个发明,有的很超前,有的已失传
- 娘炮|娘炮之风盛行?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可没一个是娘炮
- |【物理原理】古代没有冰箱,夏天冰块是怎么来的?
- |在古代,封地仅为一县的公主和王,需要不需要到封地去居住和管理
- 诸子百家,先秦时代|原创 从儒家和道家的不同服饰观,看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观
- 名著典籍|古代神话中的十大神兽排名,饕餮排名第五,龙不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