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研究|尼·雅· 丹尼列夫斯基: 作为聚合性逻辑表达的文化历史类型概念( 五 )


丹尼列夫斯基清晰地阐明了前面多次指出的思想:和历史上的其他文化历史类型一样 , 斯拉夫民族也可以形成一种文化历史类型 , 但区别在于当其他文化历史类型已经形成的时候 , 斯拉夫民族的文化历史类型才有形成的可能 。 历史上共有过十个成熟的文化历史类型 , 此外 , 还应该加上两个由于西班牙征服美洲而未能成功发展起来的文化历史类型 , 它们包括: 埃及、中国、亚述-巴比伦-腓尼基与迦勒底(或称古闪米特)、 印度、伊朗、 犹太、 希腊、 罗马、 新闪米特(或称阿拉伯)、 罗马-日耳曼(或称欧洲) , 以及墨西哥和秘鲁 。 [12]在斯拉夫民族中 , 尽管俄国已经有千年的历史 , 其他斯拉夫民族也有几百年历史 , 但还没成为“积极的历史塑造者”,没有建立自己的文明 。 丹尼列夫斯基曾说 , 我们的一切都在前方 , 我们的任务是做准备 , 而不是文明建设本身 。 未来对于我们来说是开放的 , 开放的意思就是说 , 我们可能成功 , 也可能失败 , 别无选择 。 如果斯拉夫民族没有落到“受上帝鞭笞”之列 , 成为消极的历史塑造者 , 发挥的只是摧毁已经过时的和衰败文明的作用 , 那么斯拉夫民族面临的选择就是:要么构建自己的文化历史类型 , 要么成为其他文化历史类型的构成材料 。 丹尼列夫斯基以及之后的欧亚主义者呼唤第一种选择 , 而西方派倾向于第二种选择 。 丹尼列夫斯基在自己的判断中极其准确地(甚至几乎到了冷酷的程度)表达了如下思想 , :
世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 斯拉夫民族如果没有这种崇高的想法(形成自己的文化历史类型), 那么 , 所有上千年的民族学积淀、民族和国家几百年来的生存和斗争以及斯拉夫民族付出了无数生命代价获得的政治实力都将化为乌有 , 有的只是肥皂泡 , 失去内容的形式 , 毫无目的的存在 , 被严寒摧毁的幼苗——因为文明不是由一种文化类型的民族传给(单从这个词真正有益于发展的含义来理解)另一种文化类型的民族的 。 如果他们由于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无法发展自己独特的文明 , 也就是不能发展成为发达的文化历史类型——人类充满生机活力的机体 , 那么他们除了被解构、被同化 , 继而成为民族学的材料以及达成旁人目标的工具外 , 他们别无选择 , 他们会失去自己形式上或者结构上的原则 , 用自己的劳动 , 然后用自己血肉为其它更高贵的母体输送营养 , 越快越好 。 [13]
在“普世文明”的词意中 , “普世”这个概念对不对?丹尼列夫斯基经常讲的人类的“共同宝库”到底是什么?
在《俄国与欧洲》一书中“普世”这个概念是在两个含义上使用的 。 第一 , 当日耳曼-罗曼的或欧洲的文化历史类型宣称自己具有普世意义的时候 , 这是“普世”一词在现实的或政治上的含义 。 第二 , 它是对如下问题进行回答时所用的逻辑结构 , 即是否可以建立一种与具体文化历史类型具有种属关系的文明?在第一种情况下 , 普世实质上只是一种假定的、强行植入的“普遍性” , 实际上不过是某一别的文化历史类型 , 而第二种情况则纯粹是一种理论上的设计 。 两种情况都是以片面情况代替全面发展 , 以及按照某一样本去代替自由发展 。
如果某一个文明(这里特指欧洲文明) , 宣称自己具有普世性质 , 这就意味着否定了构成其他文化历史类型的民族发展自身基础和践行自身文化逻辑的权力和能力 。 从一个自夸为普世的文化历史类型的视角来看 , 这种剥夺其他文化历史类型的做法是对其有利的 , 甚至是有益的 。 然而 , 这却意味着以片面性代替全面性 , 以退步代替进步 。 这首先是因为 , 这种做法使其他所有文化历史类型充分发展的可能性受到压制 。 其次是因为 , 这种做法对于“普世”的文化历史类型“样板”而言也是一种贫瘠化 , 而非使之丰富化 。 因为 , 以自己的逻辑来压制所有其他逻辑 , 将会使这种文明失去吸收人类精神成果的可能性 , 而这些成果又恰恰是它自身没有能力培育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