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钱旭红院士:科技人文、思维比较和人类精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 。本期访谈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 , 围绕科技人文、思维比较和人类精神等问题而展开 。钱旭红认为 , 中西方在发展科技人文方面 , 双方的共同性实际上是对世界的理解都在向真理趋近 , 区别在于我们的系统强调整体关联 , 西方的体系注重分解合成 。人类精神内涵包括三个部分 ,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 还有信仰的精神 , 科学精神的精髓是质疑 , 人文精神的精髓是关爱 , 信仰精神的精髓是使命 。中国一流大学建设要注重不同学科融合、数字人文结合以及面向未来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解决预案 。
1
问:钱校长 ,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特别是在疫情特殊时期接受我们的采访 。我拜读过您的《改变思维》一书 , 这本书从哲学角度出发 , 强调科学思维的理性力量 , 给了我很多启发 。今天访谈的第一个问题是科技人文 。众所周知 , 以人工智能、量子工程和基因工程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浪潮正在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一方面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科技改变生活 , 是不争的事实 , 另一方面 , 科技快速发展带来很多问题 , 如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问题 , 基因编程带来的伦理问题 , 无人驾驶带来的法律问题等 。您作为一位有人文情怀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 如何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看待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如何从比较的视野 , 看待中国和西方在发展科技和人文方面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钱旭红:这个问题比较大 , 也十分重要 。我认为不管是对大学人才培养而言 , 还是就个人自身发展来说 , 科技与人文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
在当今世界 , 我们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科技人文之间相互关联的重要性 , 是因为我们在人才培养、社会发展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为谁而存在?最终是为了人而存在 , 是为了让人与真理靠近 。
如果把科技与人文分开 , 只是把科技当作实用的手段 , 而不是从人承担使命的角度来强调科技 , 是一个非常大的缺憾 。在人文学科发展的过程中 , 也存在另一个问题 , 若只强调自身与科技的分离 , 就会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支撑 , 也会导致表达上缺乏逻辑 。一个人的思维很重要 , 除了形象思维之外 , 还要有逻辑思维 。
我们人文学科培养的人才长期缺乏形式逻辑的规范训练 , 导致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能力较差 。因此 , 一个人若要在某个领域得到发展 , 就要面对真实世界的现实问题 。科技与人文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有所不同 , 有所侧重 , 但不能截然分开 。
中西方在发展科技人文方面的共同性体现在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方面 , 即向真理无限趋近 。比如 , 在西方文化起源的古希腊 , 哲学家泰勒斯曾指出:“水是万物的本原 。”在东方文化起源的中国 , 老子讲:“上善若水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处众人之所恶 , 故几于道 。”东西方科技与人文思维的起点都强调“水” , 这是共同性的第一点 。
东西方都通过对世界的了解 , 建立了自己的知识学科体系 。知识学科体系最主要的代表是大百科全书 。世界上最早的大百科全书产生于中国 , 从早期的《四书》《五经》 , 到《永乐大典》问世 , 标志着中国的知识学科体系已经成型了 。《永乐大典》不仅是中国最全面的一部百科全书 , 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西方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大英百科全书》 , 比《永乐大典》问世要晚 , 但也标志着从希腊文化到整个西方知识学科体系的发展已经相当完善 , 这是第二点 。
第三个共同点是 , 东西方的知识学科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 , 都十分注重逻辑和系统实验 , 所不同的是 , 虽然中国也有形式逻辑 , 但更偏向辩证逻辑 。
推荐阅读
- 钛媒体|专访 Sonos CEO Patrick:何为“软硬兼施”的家庭影音新标准
- 京帝|【人物专访】对话KINDE京帝联合创始人张健-为什么创办KINDE京帝品牌
- 超能网|专访B站动画区UP主:攀升创作者主机极大的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
- 钛媒体APP|专访星瀚资本杨歌:坚决驳斥AI芯片唱衰论
- 钛媒体APP|专访罗布乐思段志云:游戏、编程、出海多路并进
- 手机中国|专访YaoYao跳绳App开发者汪家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澎湃新闻专访|美国首批人工智能本科生毕业了,听听他们说了什么
- 节目钛媒体专访《青春有你2》总导演:什么才是中国式女团?
- 深空探测@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万卫星逝世
- 合成院士公益科普,国库云课堂首讲合成生物学和未来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