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话题』| 余甘子:天然药食保健丸,树木传奇

树木传奇·美丽中国(86)
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
推荐词
文化交流传奇之果
『生态话题』| 余甘子:天然药食保健丸,树木传奇
文章图片
余甘子为药食同源植物 , 其果实富含17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和没食子酸、维生素、类黄酮等活性物质 , 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治疗糖尿病、抗菌消炎等神奇功效 。 黄佳聪郭俊杰摄
尽管余甘子天然分布于我国 , 却是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加深才逐渐为我国医家和大众所熟知的 。 余甘子果实古称“?mra、amlaki、amlaka、amuleh、amla” , 皆出自梵文 , 译为“庵摩勒”“庵婆罗” 。 在中文典籍中 , 其以“庵婆罗”名字最早出现于高僧鸠摩罗什翻译的《维摩诘所说经》之中 , 为佛教圣果“三果”之一 。
余甘子药用价值的开发最早始于古印度 。 在《医理精华》《耆婆书》等古代印度医典中 , 余甘子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材之一 。 古代印度僧侣皆随身携带干燥的余甘子作为治病防病常备药物 , 又得益于佛教在我国的广泛传播 , 其药用价值亦逐渐为我国认识和接受 。
至唐代 , 余甘子入中药 , 录入《唐本草》 , 曰:“补益强气 。 合铁粉一斤用,变白不老 。 取子压汁 , 和油涂头 , 生发去风痒 , 令发生如漆黑也 。 ”唐末《海药本草》中记有:“(庵摩勒)主丹石伤肺 , 上气咳嗽 。 久服轻身 , 延年长生 。 凡服乳石之人 , 常宜服也 。 ”宋《太平圣惠方》、明《本草纲目》对其药用价值均有记载 。 如今 , 余甘子作为“藏族习用药材”仍然被广泛使用 。
在余甘子被广泛认知的过程中 , “三勒浆”是重要物质化产品载体 。 三勒即庵摩勒(余甘子)、毗黎勒(毛诃子)、诃黎勒(诃子)的果实 。 大唐盛世 , 万国景仰 , 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 据陈明教授等研究溯源 , “三勒浆”系出古印度 , 经波斯传入我国 。 以“三勒”果实为原料酿制的果酒“三勒浆” , 作为异域饮品的代表 , 流行于隋唐社会上层 , 为唐代京城佳酿、“酒名著者”之一 。 宋、元皆有“三勒浆”之酿制 , 明、清有“三勒浆”之记载 , 并流传至今 。
总之 , 余甘子的认知和应用具有浓重的异域色彩与佛教背景 , 是中华文明、中亚和南亚文明传承和交流的缩影 。
治病强身神奇之果
『生态话题』| 余甘子:天然药食保健丸,树木传奇
文章图片
余甘子树
余甘子果实药食同源 。 自魏晋以来 , 在我国已有1500多年的食用和药用历史 。
孙思邈《千金翼方》曰:“味苦甘寒 , 无毒 。 主风虚热气 。 ”《本草拾遗》记录:“(余甘子)主补益、强气力 。 生发 , 去风痒 。 ”明《滇南本草》记载余甘子“味甘、酸 , 性平 。 治一切喉火上炎、大头瘟症 。 能解湿热春温 , 生津止渴 , 利痰 , 解鱼毒、酒积滞 , 神效 。 ”李时珍《本草纲目》称:“(余甘子)主治风虚热气,丹石伤肺,久服轻身,延年长生,有解金石毒 , 解硫黄毒 。 ”综合来看 , 中医学认为 , 余甘子果实味甘、涩 , 性凉 , 能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牙痛、糖尿病、高血压等症;叶味辛 , 性平 , 能祛湿利尿 , 以治高血压、胃痛、肠炎、淋巴结结核等症;根味淡 , 性平 , 具有收敛、降血压等作用 。
现代医学认为余甘子果实富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维生素C、钙、磷、镁等营养物质 , 其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对多种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 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 余甘子果肉含有的没食子酸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 有治疗糖尿病之功效;单宁酸可抗肿瘤、抗突变、抗脂质过氧化等 , 且其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具有较高的活性;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 , 是水解单宁的组成部分 , 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肿瘤等活性 , 并且能抑制人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的沉积 , 具有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