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学堂TB』脾肾阳虚,水湿泛溢的基础方——真武汤


脾肾阳虚 , 水湿泛溢的基础方——真武汤
真武汤 , 中医方剂名 , 出自《伤寒论》 。 为祛湿剂 , 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 。 主治阳虚水泛证 。 畏寒肢厥 , 小便不利 , 心下悸动不宁 , 头目眩晕 , 身体筋肉瞤动 , 站立不稳 , 四肢沉重疼痛 , 浮肿 , 腰以下为甚;或腹痛 , 泄泻;或咳喘呕逆 。 舌质淡胖 , 边有齿痕 , 舌苔白滑 , 脉沉细 。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属脾肾阳虚 , 水湿内停者 。
组成
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白术 。
用量
茯苓、芍药、生姜(切)、附子(炮 , 去皮 , 破八片)各9g , 白术6g。

『经方学堂TB』脾肾阳虚,水湿泛溢的基础方——真武汤
本文插图

功用
温阳利水 。
主治
阳虚水泛证 。 畏寒肢厥 , 小便不利 , 心下悸动不宁 , 头目眩晕- , 身体筋肉瞤动 , 站立不稳 , 四肢沉重疼痛 , 浮肿 , 腰以下为甚;或腹痛 , 泄泻;或咳喘呕逆 。 舌质淡胖 , 边有齿痕 , 舌苔白滑 , 脉沉细 。
方义
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 , 水湿泛溢的基础方 。 盖水之制在脾 , 水之主在肾 , 脾阳虚则湿难运化 , 肾阳虚则水不化气而致水湿内停 。 肾中阳气虚衰 , 寒水内停 , 则小便不利;水湿泛溢于四肢 , 则沉重疼痛 , 或肢体浮肿;水湿流于肠间 , 则腹痛下利;上逆肺胃 , 则或咳或呕;水气凌心 , 则心悸;水湿中阻 , 清阳不升 , 则头眩 。 若由太阳病发汗太过 , 耗阴伤阳 , 阳失温煦 , 加之水渍筋肉 , 则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 。 其证因于阳虚水泛 , 故治疗当以温阳利水为基本治法 。 本方以附子为君药 , 本品辛甘性热 , 用之温肾助阳 , 以化气行水 , 兼暖脾土 , 以温运水湿 。 臣以茯苓利水渗湿 , 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 。 佐以生姜之温散 , 既助附子温阳散寒 , 又合苓、术宣散水湿 。 白芍亦为佐药 , 其义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 , 《本经》言其能“利小便” , 《名医别录》亦谓之“去水气 , 利膀胱”;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 , 以利于久服缓治 。
典型病案
病案一:某男 , 满舌苔焦黄如栀子染色 , 咳嗽痰多 。 因怕肺上有热 , 温胆汤加黄芩连翘银花 。 第二周复诊 , 无效 。 又查舌胖嫩 , 这次开真武汤 。 第三周复诊 , 自述大为好转 , 舌苔也不黄了 。
按:少阳三焦阳气阻滞 , 阳气郁结在里不能宣发 , 郁而发热则舌苔黄 。 温阳后水液流通 , 反而舌苔变淡 。
病案二:某男 , 舌苔黄厚腻 , 用达原饮后舌苔仍腻 。 再用真武汤加草果、槟榔、厚朴 , 加行气药木香、乌药 , 气行则湿行 。 第二周复诊 , 舌苔干净 , 舌体变淡 , 真相显露 。
按:舌体淡胖有齿痕为真武汤证判断标准 , 舌苔白滑可放心大胆用真武汤 , 舌苔黄则要反复琢磨 , 是否为阳虚水湿阻滞后有热 。 脉无定体何解?一般来说少阴阳虚脉应沉迟弱 , 但临床弦脉较多 , 脉弦则为有饮 , 慢到40多次或快到100多次 , 均可用真武汤 。 所以说脉无定体 , 苔无常色 。
治法与方义
这个方所体现的治法为温阳化气行水 , 化气则可行水 。 阳虚则温阳;气化不及 , 既不能转化阴精为阳气 , 又不能转化水津为水气 , 则要化气 。 治疗阳气虚衰 , 水液失调 , 温阳化气则两者兼顾 。
真武汤组成:附子一枚 , 白术二两 , 白芍、生姜、茯苓各三两 。 (医学上汉承秦制 , 可以换算成一两=3克)
方义:附子温阳化气 。 温少阴心肾之阳 , 肾阳得温则气化得行 , 阳气恢复则气化功能逐渐恢复 。 白术温脾除湿 , 水液的运行有赖于肾阳的气化 , 脾气的转输 , 肺气的宣降 , 肝的疏泄 。 附子虽温阳化气 , 但仍需依赖白术的健脾除湿 , 生姜的温胃散水 , 使脾输转津液的功能恢复 , 使脾能散精 , 上归于肺 。 生姜除了温胃散水 , 还可解表 。 肺主皮毛 , 生姜辛开 , 有开宣肺气的作用 , 启上闸以开水源;再用茯苓通调水道 , 使水液下输膀胱 。 白芍考虑肝的疏调问题 。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髓 , 五脏六腑的管道都由肝主之筋膜构成 , 如果管道稍有紧张痉挛 , 则会引起气血津液不流通 。 肾脏系统肾小球、肾小管、输尿管 , 都是经隧和管道 , 肾小球、肾小管稍有紧张痉挛 , 则引起水道不通 。 白芍通顺血脉 , 柔肝缓急 , 缓解经隧的紧张痉挛 , 管道得以拓宽则水液畅通无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