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消化道内镜检查怎么做?规范化操作有窍门!癌症中心内镜科专家带你一文了解( 二 )


刘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消化道早癌的检查及治疗方法
上消化道早癌的内镜分型 , 通常参照巴黎分型 , 按照上皮类型 , 通过鳞状上皮、柱状上皮对病变进行分类 。 治疗前的术前器械准备:奥林巴斯GIF-Q260J(或H260Z、2TQ260M)、二氧化碳及附送水装置、注射针(25G)和粘膜下注射液、奥林巴斯一次性粘膜切开刀Dualknife、ITknife2及止血钳 。
[医师报]消化道内镜检查怎么做?规范化操作有窍门!癌症中心内镜科专家带你一文了解
文章图片
头颈部表浅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头颈部表浅癌的诊断要点是明确病变部位、大小、分型 , 以及咽部组织学特点 。 内镜治疗时建先切开最难的部位 , 易出现侧切缘阳性 。 应用支撑喉镜辅助治疗下咽表浅癌时 , 建议对累及梨状窝内侧壁和环后的病例应用(非必需)经鼻插管+可视喉镜替代支撑喉镜 。
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食管癌诊断要点是对浸润深度的评估 , 据此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内镜治疗 。 内镜治疗时注意从最难、最低位进行预切开及剥离;C字形切开后 , 尽快将口侧及病变低位侧进行充分剥离;沿肌层表面进行剥离 , 同时尽量保持肌层的完整性 。 对于全周病变的早期食管癌 , 建议采用双隧道的治疗方法 。
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于贲门癌的治疗 , 当病变累及齿状线 , 需警惕病变上皮下浸润 , 标记≥1cm 。 反转位开始预切开及剥离 , 尽量剥离至或近食管胃交界线 。 正位预切开 , 先和胃底侧切缘会师 , 正位剥离易切除过浅或伤及黏膜侧(剥离要贴着固有肌层) 。
对于贲门、胃底、胃体病变的治疗 , 先反转位预切开及剥离 , 再正位切开、剥离 。
对于胃体下部小弯、胃角、胃体下部至胃窦小弯 , 治疗先从口侧进行C字形充分预切开 , 切开线需跨过胃体窦交界;由口向肛剥离时需充分吸气 , 剥离至跨过胃角;当剥离线跨过胃角后 , 再对肛侧进行切开 , 由肛向口进行剥离 , 上下会师 。
对胃窦大弯、前后壁 , 胃体大弯、后壁的治疗 , 需充分预切开 , 尤其是肛侧;预切开后优先对口侧、前壁/小弯侧进行剥离 , 剥离线保持V字形 。
对于幽门早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 , 若条件允许 , 反转位开始预切开及剥离 , 尽量剥离至幽门环再正位预切开、剥离 , 正位及反转位剥离在幽门环附近会师 。
早期胃癌治疗适应症分为绝对适应症、扩大适应症、相对适应症 。 根据不同病变淋巴结转移情况与随访情况制定相应的适应症 。 需要注意 , 术前与术后判断适应症标准不同 。
总结: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再诊断、再决策的一项检查及治疗方法 。
王贵齐教授点评:
刘大夫的课题分享 , 虽然时间很短 , 但涉及多个部位器官 , 内容广泛 , 且清晰的结合了国内外的操作规范 , 理念非常清晰 。 通过他今天的讲课 , 最重要是让大家领会到应该如何去做 。 内镜下ESD技术的规范化非常重要 , 不仅要做到规范化操作 , 同时要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水平与国内外的共识 , 既能够达到质量控制的目标 , 又能达到对自身工作的评价 , 从而实现从诊断到治疗再到评价的治疗策略与内镜临床应用体系 。
窦利州:建立早期大肠癌诊断与分型标准 , 及规范化诊断体系
规范的术前准备方面 , 结肠镜与上消化道、胃镜检查的术前准备近似 , 均包含患者与器械两方面 。
患者准备:区别在于需要在术前2~3天进行患者宣教 , 控制饮食;在检查过程中不断调整患者体位 , 便于进镜与观察肠腔 , 提高观察效果 。 器械准备:充分调试操作设备 , 除了常规检查试水、试气、调试等准备 , 还可以通过运用UCR辅助设备 , 用二氧化碳代替空气促进肠管吸收气体 , 缓解患者腹胀情况 。 通过奥林巴斯内镜先端的操作实例 , 在对于困难病例 , 专家在操作时辅助设备前端会带有透明帽 , 做放大结肠镜前会带有黑帽 , 可极大提高辅助效果 。 同时 , 下消化道结肠镜建议选用带附送水功能的内镜 , 可将粘膜表面附着粘液以及粘膜出血一起清除 , 治疗时保持视野清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