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乃诚:《元君庙仰韶墓地》的得与失( 六 )


4、分析墓地的布局
分析明确元君庙仰韶墓地的布局 , 是作者研究的主要目的 , 将46座墓分为早晚三期只是作者实现这个目的的一个途径 , 目的是要以这三期为依据确立墓地分为东西两区、每区分为早晚三排的结果 。作者的这个分析过程 , 从墓地的发掘之初就开始了 , 其分析过程与分析结果的运用 , 贯穿于《元君庙仰韶墓地》的始终 , 但文字表达的分析过程却十分简练 , 仅仅是交代分析的结果以及对分析结果所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进行说明 。在这个分析过程 , 作者不仅运用了许多非常规的分析方式与手法 , 而且还创造运用了一些考古层位学与类型学之外的新的分析方式与手段 。玆分析如下 。
对墓地布局 , 在元君庙仰韶墓地发掘初期揭露的一些现象即引发了作者的思考 , 并且意识到墓葬是呈南北直线成排排列的 。如:一开始揭出的墓地西边的一排墓葬M403、M402、M405、M404及M411是呈南北向排列的 , 接着揭出的M410、M422、M409以及M426一排墓葬也是南北向排列的 , 再后来揭出的墓地东边的一排墓葬M453、M459、M458、M456、M455、M440、M443、M444、M454和M464(图一)仍然是南北向排列的 。在整个墓地揭露之后呈现的现象 , 使作者形成两个认识 。第一 , 深信墓葬是南北向成排排列的;第二 , 墓葬的东、西之间的关系则是相互错落而无秩序的 。这第一个认识促使作者对墓地的墓葬进行排列分析 。这第二个认识促使作者在排列墓葬的分析之中按照作者的认识来调整墓穴的位置 。
于是 , 作者依据这先入为主的认识 , 对发掘的57座墓葬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 包括陶器的分型分式研究 , 然后进行墓地分期分析与布局分析 。而从先入为主的认识过程来看 , 作者实际上先进行的是墓地布局的初略分析 , 然后进行出土陶器的分型分式研究以及墓地的分期分析以便使发掘资料达到作者认识的墓地布局的要求 , 最后进行墓地布局分析的细微调整 。在公布的《墓地布局》这一节中 , 墓地布局分析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
(1)将作者认为墓葬位置明确的45座墓分为南北向排列的东、西六排 。
第一排:M453、M459、M458、M456、M455、M440、M443、M444、M454和M464共10座墓 。
第二排:M457、M429、M431、M425、M442、M439、M430、M447、M446和M470共10座墓 。
第三排:M424、M419、M420和M471共4座墓 。
第四排:M428、M448、M441、M437、M432、M421、M413、M412、M416、M417和M418共11座墓 。
第五排:M426、M409、M422和M410共4座墓 。
第六排:M411、M404、M405、M401、M402和M403共6座墓 。
在这六排45座墓葬中 , 有5座墓在前面的墓葬分组分期分析中没有体现(因没有陶器或不能依据其陶器进行分组分期的分析) , 如第一排的M459、M440 , 第五排的M409 , 第六排的M404、M403 。
作者将其余8座墓没有排入这六排之中 。理由是M407、M408两座墓位置不确定(因遭后期破坏 , 墓边不清楚) , M469、M468、M445、M462、M466、M449等6座墓的位置纵跨两排 , 不能肯定它们应属哪一排 。
然而 , 对照墓地中墓葬的位置 , 可以看出将45座墓分作六排排列以及将其余8座墓的处理方式 , 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 也反映了作者分析手法的一些特点 。
第一个问题:第三排由M424到M419之间相隔约15米 , 而且间隔区内有很多墓葬 , 这些墓葬或是列入第二排 , 或是列入第四排 , 或是不确定为哪一排 。北端M424在第三排中成为孤立的一座墓 。而M424的位置实际上可归入第二排 。由此可以看出 , 将M424列入第三排实际上是作者主观所为 。因为在墓葬分组分期的分析中 , 作者已经将M424定为第四组第三期 , 第四组第三期的墓葬不能在第二排的前端(北端)出现 , 所以作者将M424定位于第三排的第一座 , 以便将其与作者分析形成的第二排最后(南端)一座M470墓葬产生早晚衔接的逻辑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