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乱]“政理则赋平,政弊则赋乱”:从税赋变化解读大唐王朝兴衰
唐王朝自兴盛以至衰亡 , 经历290年 。在前期124年中 , 封建统治者承隋之弊 , 政尚清简 , 纳谏用人 , 轻徭薄赋 , 绥抚亲附 , 人民生活由动乱趋于安定 , 从而促使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 出现国家财赋比较盈足的局面 。但自玄宗天宝年开始至宪宗元和15年的79年间 , 承盛世余绪 , 晏安耽毒 , 朝政失理 , 佞臣附幸 , 地方跋扈 , 变乱四起 , 赋役繁兴 , 人民逃亡流徙 , 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 国家财赋处于收不抵支极为困乏的境地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转入穆宗至昭宣帝的后期八十七年 , 更因宦官与士族间权力斗争不已 , 地方割据势力坐大 , 中央权力旁落 , 赋税更为苛滥 , 社会经济走向崩溃 , 终于在农民起义浪潮中衰亡 。可以说 , 有唐一代 , 它的赋税制度的变革与起落 , 始终是随着政治状祝的好坏而转移变化的 。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 他生于唐中叶安史乱后的忧患之世 , 从政期间 , 即抱兴利除弊 , 变革腐政之志 , 曾参与顺宗时王叔文集团进行的“永贞革新” 。贬官流徙后 , 在诗文中对唐中期出现的弊政和赋税苛虐所造成的民生疾苦情状 , 多有抒发 。从其诗文中、更为后人揭示了赋税必须寄重于治政 , 致意于民生之理 , 而唐代赋税之所以初平终乱 , 大抵亦缘因于此 。这里就读后几点随想 , 归结唐代赋税称平称乱的原因所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想一:治政重在养生 , 治赋重在安民
赋税和兵役(包括劳役) , 是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赖以维持而作为治政要略的两大基础 。封建经济的根本在于农业 , 唐初百余年盛世的出现 , 除了政尚宽简等外 , 主要是实施“均田法” , 使民有可耕之田 , 大量荒地得到垦种 , 和推行“租庸调制” , 在编造人丁户籍基础上 , 较合理地规定赋役负担 , 使政府有可靠的财力来源 。重视农业生产 , 减轻民力负担 , 社会经济就得以稳定发展 , 加上统治者能以戒奢崇俭列为《帝范》 , 国家财力也就出现盈足局面 。
但是 , 中期后情况变了 。统治者在蓄积殷富的陶醉下 , 不能“慎终如始”以至治安则骄侈生 , 骄侈则危亡至 , 权力下移 , 变乱踵起 , 募兵扩增 , 赋役加重 , 人户离散 , 农业经济恶化 。在官吏逼索赋税刻剥下 , 农民生计无着 。这些情况 , 在柳宗元的诗文中都作了深刻的揭露 。农民们终年累月的劳作 , 得到的是“尽输助赋役 , 聊就空舍眠”“蚕丝尽输税 , 机抒空倚壁”等了无遗存的悲惨结局 。“与吾祖居者 , 今其室十无一焉 , 与吾父居者 , 今其室一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 ,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柳宗元《捕蛇者说》一文中的捕蛇者诉说:这种苛政苛征 , 重赋重敛之毒已甚蛇 。问题在哪里?即在治政不重养生 , 治赋不重安民 , 不图发展经济 , 但求增赋敛税 , 上焉者好烦其令 , 不问财源培养 , 下焉者借旨逼索 , 不顾民力负担 。出现“官命促尔耕 , 勖尔植 , 督尔薐 , 缲而绪 , 早织而缕 , 字而幼孩 , 遂尔鸡豚 , 鸣鼓而聚之 , 击木而召之”
种种唯恐罗掘不足的苛繁督责现象 , 政失养生治平之道 , 赋去安民生财之源 , 祸乱自然产生 。柳宗元的这些诗文 , 说明作为封建治政要略基础的赋役制度 , 在统治机体腐朽性日益暴露中 , 已经走上了绝途 。